第30章

桃李满宫堂 木兰竹 2035 字 2022-08-28

凌蔚整了整嗓子,整理了一下记忆中这个朝代的史书,将其中的故事以有趣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

他讲的,正是各朝各代的太子的传记。

穿越前,凌蔚对太子的了解,也多是从电视剧中知道的。

电视剧嘛,里面的太子个个悲剧,似乎没有皇帝的猜疑没有兄弟的陷害,就不是太子似的。

事实上,历史中悲剧的太子的确有,但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的更多。

历史中太子之争的悲剧,一般来说多是这几种情况。

其一,太子他妈失宠了,有了其他的宠妃其他的皇后。在许多时候,母凭子贵,但更多时候,是子凭母贵;其二,如同李世民和朱棣那么霸气,直接上刀子逼宫。但这时候肯定要摊上一个不如儿子霸气的皇帝。这逼宫可不是只逼太子,而是连皇帝一起逼;其三,很少很少的皇帝,猜忌心太重,谁当太子谁倒霉,如武则天。其实这就不是太子悲剧了,是那皇帝的儿子都悲剧。所有儿子那时候都一致祈祷诸天神佛,太子之位千万别落在自己头上,那是催命符;其四,才是皇子相争。而这个几乎只限于清朝。在其他朝代,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无长再过继。就连著名的李承乾太子,也是犯了谋逆大罪才被唐太宗狠心放弃。而李泰只刚在唐太宗面前显露出谋夺太子之位的想法,就被唐太宗贬谪。

泰诚为俊才,朕心念之,卿曹所知;但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断之以义,使之居外者,亦所以两全之耳。

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然而我不能让后世子孙认为皇位是可以通过谋划得到的,所以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在此鄙视一下自己都是非正常手段谋得皇位的唐太宗同志。)

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朝康熙那样养蛊似的教养皇子实属罕见,至少在汉族王朝,皇位更替是必须讲究礼法的。元后嫡子在确立之后,若非巫蛊、谋逆的大罪,几乎不会被废。若是遇到一个英明的爹和一个英明的妈,那地位更是稳固。

不过影视剧讲究戏剧性,九龙夺嫡多戏剧啊,什么架空什么其他朝代,都要套上九龙夺嫡的影子,才好看。所以让现代人以为,只要是太子,那就十有八九会被废。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明朝,除了最初朱棣谋反之外,其余皇帝只要太子没死,都是太子继位。

所以太子虽然难做,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如履薄冰。只要他的妈稳得住,他自己也稳得住。不然汉景帝也不会在当太子的时候一时气愤,用棋盘砸死族兄,还屁事没有,继续继位当皇帝了。

历史上脾气大的太子可不止汉景帝一位。

这个世界的历史虽然和凌蔚穿越前有所不同,但因为都是汉家王朝,没出现清朝那种奇葩,所以大致上皇位更替的规律也差不多。

当然,凌蔚自然不可能说什么皇位更替。他只是讲史,单纯的讲史而已。至于每一个废太子的原因,嗯,那是史书写的,又不是凌蔚说的。

太子听了之后,心情平静下来。原来当太子,也没有那么可怕?那父皇说他当太子的时候四面楚歌,人人都想拉他下马,是怎么回事?他还以为,连兄弟都要害他呢。(不靠谱的皇帝陛下。)

“父皇……皇奶奶早逝,是吗?”太子咬着蒸蛋糕,含糊问道。

凌蔚给了一个孺子可教的眼神:“至于陛下所说边疆战事和朝中之事……虽然确实辛苦,不过陛下有些夸大了。陛下只是想让殿下理解的更深刻一些。要真严重到这样,秦王殿下怎么会因为在边疆无事可做被召回京?前段时间的东南大捷又是如何而来?陛下是明君,治下虽然仍有不足,可能有大臣尸位素餐,可能有平民挨饿受冻,但大致上,这仍然是盛世光景。”

太子咽下了最后一口蒸蛋糕,默然无语的看了凌蔚一会儿。

“孤饿了,孤还想吃蒸蛋糕。”

第三十六章 误处

蒸蛋糕是没有了,不过东宫有小厨房,随时备着有各式点心。

而太子爷这次不吃点心,他只要馒头,然后和他王叔一样,用馒头蘸桃子果酱吃。

真亏得小厨房里居然真的有馒头。

太子一口气吃了三馒头,撑得趴在床上直哼哼,凌蔚笑着给他揉肚子:“悠着点吃,喜欢果酱的话,臣教厨房的人怎么做。”

太子一边哼哼一边回答:“谁家没有几个做菜的秘方,这些都是要保密的。御膳房的人也只是各做各的拿手菜,不会把菜谱拿出来。瑾堂真笨。”

“是是是,臣真笨。”凌蔚把躺在床上就不想起来的太子拎起来,接过太监呈上来的消食茶,“先喝口。”

太子皱着鼻子喝了一大口,然后脸侧到一旁,一个劲儿的吐舌头:“难喝。”

“今天有课吗?”凌蔚又逼着太子灌了一大口后问道。

“没,今天休息。”凌蔚不让太子继续睡觉,太子就双手吊着凌蔚的脖子,趴在凌蔚背上打盹,“不过锦阙和安康他们还在学习。瑾堂没有进宫的时候,有翰林院其他人轮流为他们讲解《三字经》和《千字文》。”

凌蔚叹道:“锦阙和安康啊……臣也好久没见着他们了,不知道他们还记得臣不。”

“怎么可能忘记。”太子嗤笑,“不是人人都和瑾堂一样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