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对六国策(二)

“六国大军,乃是招募,六国将军,必定不能一心,如若分兵,岂不是在给我秦人机会,战略司何以断定,六国就会分兵呢?”

见秦王沉思一阵后问道,韩拙又开始回答起来。

“启禀大王,六国伐秦,七十五万大军,七十五万士卒,若是合兵一起,必定难以统率,如此冗长军阵,岂能言战,此为其一。

其二,六国谋秦,楚国不争,那便是以齐魏燕三国为主,韩赵楚三国从之,而在齐魏燕三国之中,魏国刚刚经历大败,魏国主将范追,又败于我秦,所以六国将军之中,当是以齐燕为主,齐燕两国,有割地八百里之隙,乐毅匡章,岂能心和,以他们之明,或许会有分兵之举,臣之所言,也是外交台之谋。

其三,魏国丞相所求,乃是从河东出兵,若是能够分兵两处,那可河东一支,函谷关一支,全齐燕之心,全魏王之心。

外交台前日之报,魏王下令,全国开始征集粮草,山东诸国商人,也都运送粮草给魏国,据统计,这已远远超出十五万大军所需,很有可能,魏王是为六国征集粮草,来换取河东之战略。

其四,分兵河东,乃是利于六国之战略,若是魏王能说动燕王、齐王任意一家,则河东一路,不成问题。”

这么一听,果真是有那么几分道理。

秦国上将军府之下,共有四司,这其中辎重司、御马司和督粮司,都有自己的具体职能,是一个严密的机构,相比起来,战略司这个幕府机构,就要松散的多了。

他们中有不少人,甚至还在大秦演武宫中,兼任老师,这些人平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聚集在一起,将外交台等各个地方的情报,收集起来,吸纳各处的理论,进行汇总和推演。

韩拙的这一番言论,可以说,不代表他自己,不代表战略司,代表的是秦国军政理念的精髓所在,其中不仅有战略司之功,更是有各台司之功。

六国大军,分兵两处,这对秦国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只有有备,才能无患,大战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大军往哪里调集,粮草往哪里去调集,大军又该征集多少为好,还有防御工事的设立,这些都要提前定下来,早准备一天,这仗打起来,就能多一分胜算。

真要是有河东这一支,那在河东,也要开始征集粮草,运送士卒了,提前在这里做好准备,做好防御工事,总不能等到六国大军要来河东了,将已经征集到洛邑的粮草,再运送到河东去吧,这样一路上消耗,都已是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