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因和而学,论道孟轲

秦王的王车飞驰,在不到半个时辰间,就已经到了太学宫。

招贤令下,往来秦国的先是孟轲的弟子,此时,已经聚集了六十几人之多,还有不少,陆陆续续地正从四面八方赶来。

孟轲不愧为天下名师,听到孟师号召,其门下弟子欣然来秦,修书简化文字一事,大有可为。

没有通报,秦王直接进去时,孟轲正与弟子们编撰书籍,他们可要比秦王忙碌得多了。

“臣孟轲见过大王!”

看过儒家众弟子,嬴荡与孟轲行到无人处,才说起了来意。

“寡人今日观之,太学宫内,处处已然彰显治学之道,山东士子,更是陆陆续续往来秦国,看来孟子不仅有治学之才,更是有用人之才也!”

秦王这话,也并非就是恭维,别的不说,就只说这门口的太学宫三字,就出自孟轲的手笔,可谓是气势恢宏,有能容天下万法之势!

孟轲心中清楚,秦王来得如此紧急,必是有要事商议,他谢过之后,说起了正事。

“谢大王称赞,不知大王有何事,须得臣出力?”

听之,嬴荡神色一正。

“寡人今日就以孟子为师,且问孟子,这学是为了什么?”

只见孟轲呵呵一笑。

“自然是为了用,学而不用,不如不学。”

好,这个回答嬴荡很满意,毕竟现在也没科举制度,儒生学习,也并非只是苦读八股,只为功名罢了。

“那再问孟子,又如何用呢?”

孟轲单手抚须,注视前方,在他和秦王的面前,是一片池塘。

“回大王,这可就多了,治国是一用,臣治学,也是一用,天下百家,各有其长,各有其道,也各有其用也,水家能兴水利,水利则利农,农家能兴禾苗,禾苗利其农事也利,兵家可令大王无往而不利,策士可令大王纵横阖捭,这些不都是学而用之吗,能用,则为一学,能学,则能成道。”

孟轲毕生之学,不光是在学,而是在于用,他乃儒家亚圣,他是编纂儒家经典供人来学的那一个,而非学他人之学,他说出来的话,自然就不同了。

“好学识,真是应证了那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寡人之曾说与孟子,治学之首要,以儒家王道忠义仁义之教化臣民,孟子却说寡人只是为了奴役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