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瞒天过海

&iddot;

魏冉先是错愕,其后再一细想,就明白了秦王的意思。

肯定是赵魏两国,生出了变故,才会调走少梁邑大军。

“大王,臣听人说,前些时日,齐国上卿苏秦曾到咸阳见大王,莫非大王是想对楚国用兵?”

眼下,秦国各处平定,就只有一个楚国,发兵攻打越国。

这秦越乃是联盟,秦国岂能坐视不理,所以只有对楚国用兵,才会连少梁邑的大军都要调动。

“正是如此,五日前,寡人派遣苏秦为我秦国使者,出使赵魏,又有燕王屯兵邯郸,如此则赵魏联盟可破,楚国正在东攻越国,无暇西顾,正是我秦攻取楚国的好时机。”

闻言,魏冉沉思了片刻。

“那大王此番来少梁邑,也并非只是为了调兵?”

调兵一事,大王信使即可,何须大王亲自劳碌,如此慎重,必定是要商议应对赵魏之策,要是武备松弛,纵然苏秦一张铁嘴,也亦是无用。

“都督知寡人也,若是往楚国用兵,则我河西兵力空虚,就是赵魏联盟能破,但还是不得不防也,寡人此番亲来少梁邑,便是与将军商议此事。”

如今赵魏两国的情形,魏国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只要一声令下,便可挥师前来,赵国大军,也开始有了运粮的举动,倘若让他们知道,秦国河西之地,并无多少防备,那这攻秦之心,还是会有的。

听秦王肯定,魏冉又思虑了一阵。

“大王,臣明白了,乘机攻打楚国,此计虽险,但苏子一策之妙,大利于我秦也,大王能亲来少梁邑,说明大王意志已决,臣虽有一万大军,但可做十万之用。

臣善疑兵,每逢行军,军多则少旗,军少则多旗,军多则守一处,军少则大修营寨,此时此刻,赵魏还并不清楚,我少梁邑大军的确切人数。

臣可令军中旌旗,逐日增加,其后每日修整城池,大河沿途,每行五里,便立下一座箭塔,一座小寨,竖起大王大纛,若是有贼军斥候见之,必会以为我秦军是在增员,而非减员。

其二,四万大军,可分十日派往巴郡,每日四千,又分成四列,从各处出发,不举旗帜,不经郡县,往南疾走,在南郑集结,不仅能骗过赵魏,也能骗过楚国,此为瞒天过海之计也。

赵魏见我少梁邑战备有序,时刻准备,如此一来,也能为苏子游说赵魏,做一助力!”

好!

好一招瞒天过海!

寡人就说,这凡事都需要商量,三个臭皮匠还赛过诸葛亮了,有句话不是说我党的会议多吗,这会议多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