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粮食从哪里来

国务府新开,早已门庭若市。

尤其是这段时日,事情颇多,四位国务大臣可有的忙了。

宜阳和洛阳两地特殊,行军政,都督便是父母官,不需要再派遣秦吏过去,但明年要在蜀国行郡县了,那就需要很多秦吏。

蜀国这么大,得分几个郡吧,一个郡最起码要一个郡守、一个郡丞和一个郡尉,现在又多了御史台,这每一郡都得设立一处郡监御史,这样一算,光这头目就有四个。

郡的下面还有县令,县丞,县尉,暂时这监御史就只能到郡一级,至于到不到县,以后再说,光这些加起来,就要安排不少人了。

县的下面,还有乡,乡下面还有亭,亭下面,还有里正,这些虽然都可以从蜀人中挑选,但总要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吧,要加强控制,那也需要人手。

御史台令监察天下,上将军处理军事,他们各有各忙的,那这些事情,就只能由左右丞相来做了,要在短时间拿出这样的计划,还真是有些为难他们了。

这些事情处理起来棘手的原因,多是信息交流的不通畅和储存的不到位。

设想一下,若是给秦国每一个官吏都存个档,需要用人的时候,随便翻一翻,就能看到这个人的所有资料和个人履历,如此一来,如何用他,能不能胜任,这一切不就都清清楚楚了。

当年孝公变法,要行郡县,没有能干的臣子,就只能召山东的士子,这些人能不能上,也不知道,等来了,才要一个个的考察,秦国要是有这战国版的智库,那一切就容易多了。

这么大的信息储存,靠这些竹简铁定是不成了,只能寄于蔡重身上,好赖先把纸给做出来。

西汉时候,就已经有纸了,后来经过了蔡伦改良,才好用了,寡人没那么高的要求,好用就行。

今日,秦王召集四位国务大臣,前来议事。

眼下,他们每个人都低头不语,一旁的狐人手捧着一盏青瓷杯,也是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寝宫中央,就只有一个嬴荡,踱来踱去。

从上午到下午,他们一直都在商议出兵巴国的事宜。

“如此一来,我秦人岂不是今年要挨饿,要是抗得过去还好,要是抗不过去,那岂不是麻烦了?”

想一想,寡人一来,还真是多灾多难,这攻取宜阳和他没关系,但这后来的事情,洛阳大战是他主导的,现在又要攻取巴国,秦国一年连战三场,不饿死人都不行了。

吾,果然不负武王之名!

他听了一早上,臣子们说了一早上,粮食才是最主要的问题。

秦国不缺人,缺钱,缺粮草,没有这两件物资,还如何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