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重生之太/子/党 楚清明 2050 字 2022-08-28

“知道你喜欢,我叫人备的。”杨彦注视着弟弟放光的眼神,微微一哂,摇了摇头:“这么大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一样吃的满脸都是。”

说着他抽出一张锦帕,手指挑起弟弟的下颚,调笑道:“还要哥哥帮你擦嘴。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恩?”

杨宣全不应声,只是咬着嘴唇,嘻嘻的笑。末了扣住杨彦的手指,轻轻一吻,头慢慢的伸出舌头,从指尖舔到掌心,发出黏濡的水声 。

两兄弟数年相依为命,感情不是旁人可比,亦不觉此举有何不妥。杨彦由着弟弟玩闹。须臾终了,方拿过手巾擦拭,感慨道:“就你这性子,要是没人护着,可怎么得了。”

杨宣浑不在意,亲昵地攀住杨彦的脖子笑道:“这不是有哥哥护着呢!我大周的太子殿下,谁敢得罪?”

杨彦一愣,情绪顿时冷却,沉默了半晌,才低声叹道:“太子是你是我,有何分别。”

杨宣也因为这句话严肃下来,也不知想到了什么,郑重点头:“哥哥说的是。”

兄弟二人一时陷入沉默,良久,杨彦才犹豫着开口:“你当父皇为何提起储君之事,还不是为了崔大人。”

“我又不傻。”杨宣面上毫无惊色,看来也早就窥得端倪。

崔容与杨进之间情深义厚自不必说,对杨彦杨宣二人,他也亦师亦友,不是能以普通臣子视之。

一边是人伦大义,一边是骨肉情深,对年仅十四岁的双胞胎,这选择委实有些困难。

终于,杨宣下定了决心:“不管了!反正无论父皇作何打算,我都支持的!”

见状杨彦也轻舒一口气,揉揉弟弟的头顶,很愉快地勾起了嘴角。

——

数日后,杨进宣布册立皇长子杨彦为太子。

册立大典后,太子于朝堂上请封崔容为太傅。此举遭众臣反对,杨进沉吟片刻,驳回了太子的请求。

“树大招风,”杨进对太子道,“如今他已在风口浪尖,你此举虽出于支持他的好意,但却不妥。”

太子年纪尚轻,行事思虑不够周全,但一点就透。他想到因为自己将给崔容招致什么样的后果,额上不由冒出细汗,有些焦急地想分辨:“父皇……”

杨进拍了拍太子的背,安慰道:“父皇知道。只是往后万事需三思而行,记着,你将要掌管的是整个大周。”

他这句话语气微妙,太子似乎隐隐意识到什么,双目含泪,不敢再多言。

——

朝中之臣大约可分为三派,一是以崔容为首的嫡系,一是中立的勋贵,还有就是二皇子、三皇子以及四皇子党的残部。

其中后一种人数量不多,但却最为棘手。

这些人从前多把持要职,现下虽群龙无首,但杨进从未敢轻视,心中始终提防,是以一旦出现异动,他总能先一步将其拔除,朝堂上从未翻起什么大风浪。

这几年他擢升方渐离等新贵,为的正是慢慢整治朝堂。岂料有人竟先他一步,将手伸到这些人身上了。

杨进看到黑衣骑的密报时,面上惊容难掩。

若非此次令黑衣骑深入调查,杨进竟不知道暗中已有一股力量,将朝中对他不满的朝臣勋贵集结在一处——如此大的动作,想来那人所图非小。

而所有线索的志向并非皇后,而是那位在深宫念佛吃斋、不问俗事的太后。

其实并不意外,太后只育有两子,二皇子已前往西北封地,而六皇子因年纪尚小,还留在京城。

亲生儿子在侧,娘家势力雄厚,而新帝的皇位却不那么稳当,她如何肯放弃这大好的机会,坐视杨进一步步站稳脚跟?

太后在宫中经营数年,自有不少心腹;宫外又有母族撑腰,暗中操纵时局也并非不可能。

这场针对皇帝后宫的群臣上书,正少不了一些蠢蠢欲动之辈的煽风点火。

“小看那个老太婆了……”杨进将密报拍在案上,眼底一片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