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这是……”梁泊雨迷茫地看着燕王。

“是锦衣卫的人送来的。那时在真定我劝过他,让他说服他父亲帮我,不过当时他没给我明确的答复,也没拒绝。但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做到了。其实从咱们刚一围攻济南的时候我就开始收到这些情报了。不过当初我怕有诈就没敢太相信,直到铁铉诈降那次,我才知道原来情报都是真的。后来我想炮轰济南,就是因为事先知道了城内缺少火器,只是没想到铁铉会用太祖的牌位来对付我的大炮。而且这次来东昌我也早就收到消息说是盛庸设计诱我前来东昌。”

“啊?那殿下怎么还……”

“我太轻敌了,本想将计就计趁机把盛庸除了,可是……都怪平安,他太清楚我的战术了。唉──是我害了世美……”

燕王黯然神伤,没了声音。梁泊雨似乎明白了夏天为什么死活要回金陵,也不说话。郑和和余信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一时军帐里陷入一片死寂。

第一百四十五章

建文三年正月初一,燕军在沿途百姓迎接新年的鞭炮声中刚退到威县,真定兵马两万余人又尾随而至。

梁泊雨的箭伤表面上已经痊愈,但肋骨还没完全长好,接到命令要他带领后军做好准备,一旦燕王的前锋部队坚持不住要立刻派人补充兵力。梁泊雨心里窝火到了极点:妈的!两个年了,去年是带着人追夏天,今年是被人追着打到几乎山穷水尽。一打起仗来,这日子过得还真不如个平民老百姓舒坦。

这一晃三十了,再加上梁峥活过的那二十八年,说将近六十也不为过,梁泊雨竟然第一次觉得:如果可以,他现在倒真想能用自己两辈子攒下的所有钱财金银换个消停年,守着自己心爱的人在个暖暖和和的小屋里煮一锅饺子、吃顿年饭……

可那个人现在却远在金陵,梁泊雨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还有没有机会把这个一定能让夏天开心的想法告诉他了。

时近傍晚,前方传来消息,燕王的人马已经将真定追兵引入埋伏圈内全部歼灭。

正月初五,燕军退至深州,平安、吴杰又率三万兵马追来。燕王再次亲自上阵,俘获南军将领长寿,斩敌万余。

至此,燕军终于摆脱了南军的追堵,于正月十六抵达房山。而东昌之战以南胜北败告终。盛庸从此威名远播。燕军退守北平。建文帝喜极而泣,颁诏褒奖各级将士,并亲自到太庙祭祀。

两个月后,燕王再次出兵济南,行至夹河,遭遇盛庸二十万大军。

一战,燕军大将潭渊战死,南军胜。

再战,东北方向起风,狂风大作,燕军胜。

三战,天助燕王,北风又起,燕军再胜。

接下来,燕军与南军先后转战山西、河北各地,可就是无法再接近济南。时间一天、一月、一年地过,燕王心急如焚,从北平誓师至今,转眼已靖难三年,自己却连半壁江山也未占得,如此打法下去,要哪辈子才能攻进金陵?!

然而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金陵传来一个消息:因连年征战,数次派兵,京师兵力空虚。

燕王当机立断:绕过济南,挥师南下,直取金陵。

同年十二月,十四万燕军再次踏上征途。所有的人都明白这次出征意味着什么:一旦成功绕过济南,他们便是断了自己的后路,永远都回不了头了,只能背水一战。杀不进金陵,济南兵马与京师守军合围之日,就是靖难之役终结之时。

次年,建文四年正月。济南得到消息:燕军取道馆陶,连克数县,直逼徐州。铁铉、盛庸大惊──燕王要放弃山东,长驱京城!

简单商议之后,他们立刻决定:改变战略,反守为攻,派平安率四万南军即刻赶往徐州。

二月,燕军在徐州时败时胜,但始终无法攻入城内。紧接着又收到平安来袭的消息,燕王下令:放弃徐州,转攻宿州。

这样平安扑了个空,可他不敢耽搁,又马不停蹄赶往宿州。

三月,疲于奔命的平安大军终于赶到了宿州附近的淝河。可他刚到,已经埋伏了两天的燕军没给半点喘息的机会,立刻就向他发起了全面进攻。平安没有防备,所领兵马很快被全面击溃,可他毕竟是南军第一猛将,长枪一轮,跟燕王专门派来生擒他的上千精兵大战了几百会合,乱军之中,竟易装而逃。

没能抓住平安,燕王大为恼火。不过幸好平安手下的林帖木儿、火耳灰等骁将被俘投降,及时为燕军补充了兵力。燕王怒气稍平后当即立誓:不能活捉平安,便停止南进。

四月,南军重新集结的人马再次来攻,主帅正是让人闻风丧胆、令燕王日思夜想、吃不下睡不着的燕军克星──平安。

而此时燕军也已经整装待发,于是两军正式在睢水附近开战。可燕王没想到的是,两军交战正酣之际,金陵派来的援军赶到了,领兵的不是别人,是他的大舅子徐辉祖。

这徐辉祖大义灭亲,命自己的人马迅速投入了战斗不说,还斩杀了燕军的大将李斌。燕王的计划被全盘打乱,只好收兵。

回到军营,燕王召集将领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很多人表示了不满,要求避开平安,暂时北撤,重新扎营。燕王无奈,便要大家表明立场:要移师北撤的站到左边,愿意留下继续坚守阵地的站到右边。

结果站到了右边去的只有梁泊雨和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