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听着门外的话音渐渐远去,永珹嘴角勾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第37章

上书房在乾清门内东侧,离乾清宫很近,也是为了方便皇上随时视察皇子们的功课。书房内有雍正亲笔题写的“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的楹联悬挂在孔子图的左右。乾隆皇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以勉励众位阿哥勤奋学习。

今日上书房的气压有些低,总师傅蔡新一反常态,在学生们之间穿梭走动,若是有人背错了书或写歪了字,都会被训得灰头土脸,大气都出不了一声。

永珹眼角的余光看到蔡新就在不远处巡视,时不时还看他的方向一眼,他握笔的手更用力,恨不得粘在笔杆子上。看来不是他的错觉,师傅好像在寻他的错处。永珹困惑地淡眉微簇,不记得哪又招惹到他。

其实蔡新今天反常的原因很简单,他觉得四阿哥这次从热河回来后,明显没有以前用功了,以前的功课他总能提前通读,甚至背诵下来,现在却变成了教一点学一点。他怕小孩子没有常性,可能已经开始觉得这样的学习枯燥了。若长此以往下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所以他对皇上竟然带着有学业的小阿哥们出去玩这件事,怨念很深。努力想把四阿哥的心拉回到学习上,就有了今日紧迫盯人的这一幕。

再说永珹本身也值得他费心,抛开身份不谈,永珹也是他这么多年来,遇到的最有潜力的学生。不仅资质自是极好的,更可贵的是他自己知道努力上进,为人谦和有礼,前途不可限量。老师遇到好苗子,就像一个手艺人得到一块好玉,都想亲手把他雕琢好。

蔡新这个人是当世有名的大儒,是真正的饱学之士,要不然也不会被乾隆亲点为总揽皇子教育的总师傅。与他的学识相媲美的是他的严厉,他深信“严有益而宽有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乾隆也亲口吩咐过,让他对皇子要求“不妨过严,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也。”所以勤加督导,是他目前想到的最直接有效办法。

整个上书房里的人或小声背书,或临摹字帖,这样的气氛到是有些让人昏昏欲睡。每日开始上课的时间又早,常有人撑不住了范困。博和托就是其中之一,他一边研磨一边隐蔽地打着哈欠,手下力道一个没控制好,一长道墨汁被甩了出去。他惊恐地顺着那轨迹看着,直到它全淋在四阿哥放在一边已经写好的作业上。博和托那点瞌睡虫立马就吓飞了,冷汗也跟着下来了。

永珹对着溅上大滴污渍的宣纸哭笑不得,他一早上的辛劳到底是为哪般呐?其他侍读们忙围过来,不过字贴几乎全毁了,没有抢救的价值了。蔡新看到这边的动静大步走了过来,紧张不已的博和托早已跪下不断请罪:“奴才知错了,奴才该死,请主子责罚!”

蔡新看着被污了的字帖,皱着眉头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博和托咽咽口水,想到这位大人今日似乎心情还不好,自己正撞枪口上了,怕是小不了一顿皮肉痛,回家还得挨自己阿玛的马鞭。

永珹看他急得脸都白了,眼里有着惊恐,开口安慰:“好了好了,你起来吧,我再写一份就是了。”

博和托还有些忐忑。蔡新摸摸胡子,看了看已经不成样子的字帖,从没污染的部分能看出写得很工整,是用了心的。他半晌才淡淡地说:“四阿哥这么说了,你就起来吧,下次不能再毛手毛脚了。”又对永珹说:“既然都要写,把这五日以内学的孟子及释译也默一遍吧,四阿哥可有异议?”

永珹当然不能有异议,今日蔡新师傅正不顺呢,抓不着他的错处,恐怕一天心情都不会好,他这也算是曲线救师了,答曰:“是。”

蔡新还算满意地看了永珹一眼,就绕过去盯着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