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永珹乖乖地听话跟在乾隆身后,眼巴巴地看着永璋也和其他几个蒙古小朋友一起兴奋地跑走了。他心中悲愤,明明有两个孩子和他一样大,怎么人家的爹就是放养,到他家就成了圈养!

乾隆头都没抬,领着他向一个方向策马。永珹打着马儿向前,正胡思乱想间,有一物‘叭嗒’从天而降,一只被对穿了双翅的海东青正在地上扑腾,一跟长长的明黄色箭翎将它斜钉在地上。

永珹小口微张,吃惊地成了O型。这是他皇阿玛那箭射下来的?可明明是对着虚空射的,怎么转眼就多出只老鹰来,他皇阿玛果真英名神武,出箭就不凡!乾隆不动声色,嘴角却微微挑起。

侍卫们利落地拾起猎物。这时哨声还没有停,这哨音就是旗兵们头带戴着雄鹿角,在树林里学公鹿啼叫,以引诱母鹿的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木兰在满语里就是"哨鹿"的意思。木兰秋狝也每年都以这种形式开场。

每当皇帝开箭之后,谁能第一个猎了雌鹿来,就是大大的露脸,皇帝高兴了还会有额外的封赏。满汉蒙各族的少年子弟们各各都憋足了劲,只为这一开场的头彩。打猎时可不分什么尊贵的身份,打不到猎物那就是件丢人的事!

所以永珹对于在乾隆身后躲着不太乐意,因为乾隆若是打定主意让他只是看着不许动手,那他最后只能丢人,虽然只是在他三哥面前,别人也许不会在乎一个小豆丁战绩,兄弟两人却私下里为了这事儿下过注的。

乾隆一眼就看穿了小孩的小心思,不想把他拘得太狠了,同意他可以在乾隆的目光范围内活动活动。被严厉的管制过后,小孩深觉这有限的自由来之不易,所以比直接让他随处玩儿都要开心。

哨声稍一停顿后,更加高昂起来,不一会儿功夫,有前面的骑兵来报:第一匹鹿猎着!不是别人,正是大阿哥永璜。乾隆听了龙心大悦,笑道:“好!不愧是我爱新觉罗家的阿哥!来人,传朕口谕:永璜勇武果敢,封为多罗贝勒,着内务府准备,回京后就进爵。”

永璜在前面听到这圣旨,急忙过来当面谢恩。乾隆面色和悦的褒奖两句后,又嘱他不可骄傲自满,日后要更加修身自醒等等。这个时候当老爹的都是极严厉的,普通人家父子说话都是一个训着一个听着。像贾宝玉他们家老头严肃的,儿子动辄还得挨骂。

乾隆和别的老爹一比已经算得上恩慈有加,永璜激动得脸都红了。这可是他第一次封爵呀,他亲娘家里没势力,又死得太早。养大他的皇后对他也是不冷不热,皇阿玛也不太重视他。明明身为尊贵的皇长子,却是爹不亲娘不爱地长到这么大。

他憋着劲为了这次秋狝练习了好久,终于能一举夺魁。在皇阿玛面前露脸了,被褒奖了,还封他为贝勒,怎么能不激动呢!封爵之后可是能领差事了,意味着他能进朝堂,正式出现在列位臣公面前了。

大清在皇子的分封问题上,吸取了前明的教训,从不滥施封爵,祖训有云:“赐爵之本意,酬庸为上,展亲次之……”还规定按照等级赐予庄园和田土,其地均从内务府经管的皇庄中拨给。还规定诸王公均“不锡土”,“不临民”,“不加郡国”。这 避免了像明代那样,庄田数额无定,宗室王公在自己的封地上大肆兼并土地,造成统治危机。

乾隆放心让小孩在自己身边晃着,也不担心他的安危,除了那么多侍卫和猛将的守护着,守护一个孩子的安危还绰绰有余。围猎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猎物围往一处赶,他们这个区的猎物当然充足,地上不断奔逃着小兔子,小狐狸,鹿,羚羊,柴狗……

乾隆大发龙威之余,还时不时指点一下小孩的骑术,让永珹获益匪浅。不动的靶子和会动的猎物可不一样,骑在马上和站在地上射击也有有很大不同。乾隆亲自教导儿子,有时也让就近的将军们指点他一二。众人岂会还看不明白,皇上这是磨练自己儿子呢,附近有稍大点的动物出没,又觉得小阿哥能猎得来的。他们就纷纷调转箭头,指向本来看不上眼的小兔子身上。

乾隆见众人都很上道,小儿子又有了长足长进,一会儿功夫已经成功猎了十几件猎物。他心情大好,随手的赏赐络绎不绝地派了出去。跟着的人都得到了实惠,乾隆也满意,真是皆大欢喜!

就在时近傍晚,狩猎第一天要圆满结束的时候,一声近在咫尺的虎啸响彻山林,众人都被这声音吓了一跳,马儿们更是遵从动物本能,大多数吓得人立而起哀哀嘶鸣,有的不管不顾四处飞奔,场面一下子混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