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

他立刻放下手,缓缓地吸一口气,也语调沉着道:“这些案子跟你们现在这桩的可不一样,你这次负责的事干系到两国邦交——”

“所以不干系到两国邦交的案子,便不重要?上次地臧阁的案子在京闹出谣言,林尚书却也催得紧呢,怎生到了自己负责的案子就是不一样、不重要了?”

韩琦请林尚书赐教一下,到底在这破案上面,该如何分清主次,哪些案子不重要,可悬着不破也没事,甚至还可以通过将这些未决的案子搬出来对比,来指责别人的案子重要、需要担责,自己的则没事不要紧。

林尚书气得铁青了脸色,张了张嘴,话卡在嗓子眼暂时说不出来了。因为他要说的话他自己都觉得有破绽,所以说出来一定会被辩口利舌的韩琦抓到把柄反驳,进而更为难堪。

韩琦跟赵祯再度行礼表示,该负的责任他一定会负责到底,但目前却不是花费时间讨论对错追责的时候,先尽快把人找到,解决案子,并安抚辽国使团才最紧要。

吕夷简附议,“现在的确不是花费时间讨论对错的时候,林尚书的追责未免太心急了。”

“我——”林尚书正要解释,忽听宋御史等人纷纷附议吕夷简的话,倒叫他已经到了嘴边的后半句话说不出来了。

赵祯点头应承,这案子突然发生,他也吃惊不已,颇为后续可能引发的麻烦而心忧。所以刚刚林尚书质疑韩琦的时候,赵祯因为头疼心烦,没顾上多言。其实他也想顺便听一听,两厢辩驳时各自都有什么说辞,其他臣子又会有怎样的表态,以便他可以全面的看待问题。

这时,宫人得了西平郡王被寻到,并请求进宫觐见的消息,遂向赵祯禀告。

林尚书闻言,脸色顿时不好了。

吕夷简、宋御史等人倒是松了口气,赵祯的面容也缓和了许多。

细问情况,得知这寻到萧阿刺的事全靠崔桃,赵祯不禁笑了一声。

随后召见西平郡王萧阿刺,听得萧阿刺主动友好地表示相信大宋和开封府,倒是让赵祯和在场的众臣们都很吃惊。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萧阿刺居然大改态度,明明之前他还有大闹的意图,闹腾着誓要追责。若说他只是因为自己藏起来被找到而觉得丢脸,却也不至于‘理亏’到这种程度。

待萧阿刺走后,赵祯疑惑缘故,韩琦便表示这应该也是崔桃的功劳。

赵祯便舒坦地靠在龙椅上,直叹自己眼光好,当初特意下旨留下崔七娘在开封府,果然是明智之举。

吕夷简半睁着眼睛,微微笑着不语。心中却是无法苟同赵祯的说法,哪里是他的功劳,论起来还是他的未来儿媳自己厉害,凭自己的本事爬了起来。不过这其中要细论功劳的话,倒也有韩琦的,若非他给她机会,慧眼识才,崔桃不可能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