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页

结果,又是一个星期卖光,黄柔和陈静一合计,又大着胆子多加了两万册,将将两天又卖完了!

好家伙,“石兰省识字儿的人也就百来万,这十二万……岂不是十分之一的人都买了咱们的故事书?”陈静大惊。

黄柔也没想到,一本小小的故事书居然如此受欢迎。但她没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知道能如此成功跟绿真积极出谋划策有关,也跟大河诗社一直以来良好的名声脱不了干系,这十二万人里,绝大部分都是以前诗刊的忠实读者。

“这只是在石兰省内的市场……”

两个女人对视一眼,均在彼此的眼里看见火花,大河诗社走出石兰算是成功的,她们必须把这种成功延续下去!

于是,顾学章郝顺东这对好兄弟忽然接到老婆要出差的消息,顿时傻眼了。

她们诗社需要出差吗?不是等着别人投稿就行了吗?莫非是那本新出的通俗读物?可销量不是很好吗?全市各机关单位都有跟订的。

然而,两个女人没给他们阻拦的机会,孩子扔给他们,第二天早上就坐飞机去北京了。

这是自从下乡后,黄柔第一次来到北京,其实变化并没有大到让她认不出来,可在大河口生活久了,她已经没办法再把这儿当“家”了。

当然,因为记挂着段书记当年的大恩,她先去农业部部位宿舍拜访了老人家,别看他白发苍苍,可精神却极好,去年刚退休。

他也没想到黄柔的变化如此之大。当年他们在大河口相识的时候,她还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背着个胖娃娃吃不起一碗水饺,现在的她,依然年轻漂亮,可身上却多了阅历和上位者的气度,听说当到市里机关小学副校长,还辞职了。

老人家忙推了推眼镜,“怎么辞职了?”

“因为我妈妈发现还是搞文学创作更适合她呀。”绿真忍不住插嘴道,她还记得这位“饺子书记”,她们家能种黑皮西瓜多亏了他呢。

老人家再次推了推眼镜,“这是……胖娃娃?”

绿真红了脸,“嗯呐。”故意揶揄道:“饺子书记,您还记得我呀?”

双方“认亲”,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时光啊,一天一天过着没感觉,忽然见到故人才会惊觉它的流逝,白驹过隙。

双方聊了会儿天,听说黄柔创办了一个通俗读物,现在是上北京来找销路的,他细细的看了看样刊,“还不错,虽然浅显,但通俗易懂,符合当前国情下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