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可黄柔都已经做到这份上,她刘惠要再说这种话就不是人了。毕竟,她一个做四婶的都能做到这一步,她这当妈的确实差得远了,难怪友娣会说她是后娘。

林巧针看向黄柔,眼里满是担忧,这可都是要花人情的啊,万一侄女以后大了有自己的小家庭了怎么办?反正账她是认着的,就是不还你能拿她怎么着?这可不是几十块,是每年几百块啊,学十年那就是几千上万……林巧针不敢再往下算这笔账。

“我把话撂这儿,以后除了正常的学校学习还从公账走,其他所有额外的学习都这么分摊。无论谁家的孩子都这样,也不管有几个孩子。”

阿柔说了,这样的机制,不仅能减轻公账负担,还能刺激孩子们上进,争先赶优,不落人后。只要有特长,谁都有机会走出去,奶奶会供她,爹娘会供,四婶也会供。

“我们家芽儿以后也能?”林巧针终于开口了,她这老实人啊,憋得可久了。

“能,都能!”崔老太横扫众人,把大家各色各样的神情收归眼底,“钱暂时先从公账上走,年底该谁出多少就拿出来,想赖账就分出去,孩子以后也不认你们这样的爹娘!”

她几乎是死死的盯着刘惠说的。

刘惠被盯得浑身不自在,像有一千只蚂蚁在爬,爬得她脸上又热又麻,又像一百瓦的大灯泡直直照她身上,所有人都在看着她的反应,等着她表态。

“好,我赞成!”她咬咬牙,不得不表态。

林巧针说:“我跟芽儿爸也赞成。”

王二妹看了看春晖,她一辈子的希望就寄托在这对双胞胎身上了,“嗯。”

至此,友娣学厨师的事就算定下来了。大人们惆怅那是他们的事儿,孩子们可开心着呢,一个个踌躇满志,都在说以后要学这学那,反正就是不进厂当工人。

***

过完年,黄柔期待着的大环境好转并未到来,甚至,因为政治运动轰轰烈烈,学工学农如火如荼,学校愈发不像个学校,上午让孩子们去学校后山种地,下午上课也是念人日的社论,有时是对调过来,上午念社论,下午干活。

学校后山小土坡已经被几百名小学生们刨得葱葱绿绿,平坦得犹如一个小型平原。光四、五年级一共四个班,一百五十多名半大孩子,干起活来犹如一个缩影版的生产队,油菜种得漂亮极了!

当然,油菜地边还得插一圈萝卜土豆豌豆啥的,油菜花一开,就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小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