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七章 时机

“不能任由发展。本来北辽在边境陈兵就已经让市井议论纷纷了,再这样下去,必将导致河北道人心惶惶。”

自从可以确定北辽不可能发生战事,内阁的观点就转变了。稳定和生产便成了主要问题。

河北道的州府和作坊主也是真急了,几乎把整个河北道提前进入了战事状态。很乱。

“官家,河北道的问题已经到了非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

难得阁老院有觐见的情况,文彦博见着官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

“文参事以为该当如何?”

阁老院就是参事,说白了就是为朝廷决断提供参考性意见,像这样直面官家,让内阁的诸位都很不舒服。

章惇的一声文参事,就带着不满。

“老臣见河北道已经请奏增兵河北道。朝廷可有动议?”

“文参事也曾主枢密院,内阁主导兵事。以文参事针对目前的情况,换位思考,文参事是否会允许朝廷调兵北上?”

“北辽陈兵边境,国朝同时也调兵北上······若是朝廷有开战意愿,这般操作都也无所谓,国朝并不惧北辽。可朝廷的诸多部署,文参事也是知道的,这时候调兵北上,是否有点小题大做?”

“进一步讲,引起战事是一方面,若最终不了了之,如此兴师动众的调兵遣将,除了劳民伤财,可有其他任何益处?徒增河北一道百姓的紧张气氛而已。”

当着官家的面,章惇的话很直白。也是,有内阁在呢,这样对朝事指手画脚,那个内阁也不痛快。

“朝廷诸事,不应处处将利益置前,应该考虑百姓利益,考虑河北道的稳定。官家曾有言,军伍的作用就是保家卫国,维护百姓安危的。”

“如今河北道产业工坊混乱,百姓人心惶惶。朝廷增兵必将能稳定人心,引导各产业恢复生产······”

要说辩才,上一届内阁绝对是无敌的······都是从那种吵嚷的朝堂过来的臣工,谁在辩论上没两把刷子?

“玉汝,截止今日,河北道奏报逃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