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零章 故意为之

人不都是圣贤,都存在私心。

“相公,张阁老求见······”

家里的管事传话,张方平也登门了······

富弼自放衙,一直到入睡,内阁的阁老除了王安石和吕公著,他都接见了。这样的情景,让富弼只有一个感觉:内阁确实该替换了。

次日,谁也没想到减免农税的文章会有如此大的反响,《时论》不得不增刊来刊登太多的署名评论文章。

在阁老们迷糊着向富弼征询时,那些青壮的重臣,无一不开始发声,以署名文章的方式,来支持朝廷实行减免农税。

而所谓的朝廷禁止外族奴仆买卖的事宜,仿佛没人注意到,一点声响都没有······

都是高人呀!就连赵曦也不得不感慨。

这一番操作,只要不是被利益迷了眼的,都看明白了他赵曦的目的。农税、佃户、耕田、雇工、外族奴仆、农具扑卖,所有的事务联系起来,不难清楚真正的目的。

“无耻之尤!”

韩琦说的。一届内阁,结果在临近谢幕时,被这样捅一刀,这滋味不好,很不好。

可又能怪谁呢?这是富弼的感慨。若议事开始,都不那么纠结草民跟士族的地位区别,不那么在意利益纠葛,又怎样会有这样的结果?

本来可以完美的谢幕的。

这一届内阁,战河东、平西夏、收大理,将大宋疆域外扩数千里。内政就更不用说了,到政和二十一年,朝廷税入比政和元年翻了三番。

军力强盛声名远播,商贸交易贯通东西,市面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相当富足。真正的有了中兴之势,真正的国泰民安,政通人和。

本来,他们这一届可以就此完美收关,然而,却因为一个惠及大宋千万子民的减免农税,导致了整一届内阁的晚节不保。

别指望没人知晓,在《时论》刊登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朝廷没有将此事作为机密,也就给了臣工乃至黎民议论的权利。

“咱们的时代该结束了,也就应该有给人做人梯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