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九章 面授机宜

所以,有必要对即将出发的几位面授机宜。

“你们无人,将分五个批次探路。身份是商队,所以最多只能带五十人为一队。此次探路事关重大,是为即将征战西夏的偏师探路。”

“以后对西夏夹击的偏师,朕有意让你们几人率队出征。这次探路,同样是为你们将来的队伍探路。探路不仅仅关系到国朝对西夏战略夹击的谋划,更关系着你们自己队伍的生死。”

对于老护卫营,还是现在所谓的近卫,赵曦说话都是很直白的。

“这次说是探路,其实朕更觉得是清路,控路之举。这条路是存在的,因为有胡商通过。”

“国朝对夏征伐,在偏师到位之前,必须是潜行,这就需要,你们最后的成立的偏师,要在没人任何消息走漏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古玉门关,然后向东出击。”

“这样的条件你们应该清楚是什么意思······没错,就是清理这条通道上的所有非国朝军卒的生物!不管是马匪还是商贾,在你们完成探路之后,不允许有任何消息传出来。”

赵曦看了看几位的反应,还好,没有人不适应,也没人像文臣那样悲天悯人。倒是一个个挺兴奋。这才是军人该有的反应。

“皇城司接触胡商,是许以重利后,以帮助商贾贯通商路的借口,也就是说,作为向导的胡商,并不知道你们的身份。这需要你们在具体探路中随机应变。必须确保他们指引你们正确的线路,同时还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怎样做,你们自己定。”

赵曦知道,即便是自己不这样交代,他们也会做到。只不过,赵曦不需要他们背锅······怎样才能做到?除了胁迫,还有最后的灭口。赵曦替他们都担了。

“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国朝派遣偏师,由于辎重和军备运送的问题,需要在你们找到合适的地方,用作为中转站和补给点,具体数量,根据当地的情况,水源、距离等综合考量。朕以为不得少于两个,一个是自青塘西行至中途,另一个是即将接近古玉门关处。”

“第一个点,是为后勤补给的需要,第二点是为你们发生意外时退守的据点。”

赵曦对于这两个点是有估计的,一个就是后世的德令哈市,第二个是大柴旦。聚集地的选择,在那一片地方,淡水应该是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