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二章 原来如此

或许是这样吧。可三级决策制有明确的条款,不管是议政还是朝会,不论文武,都是有任期的,并且,若不能胜任职责,即便是任期内,也有可能被罢免。

只要进入朝会和议政,就必须有参政议政的能力和作为……之所以加这种强制性条款,赵曦就是不想让武将继续弱势,想让他们在三级决策制中充分发挥作用。

难道文臣们看不到?这一点,武将就是为保住在国朝核心权利阶层的地位,也不会继续像当下这般,带着耳朵上朝。

“富相,一旦三级决策制推行,与如今的朝会会有很大不同,框架中已然充分说明。”

赵曦总觉得这事不那么简单,就是皇城司那边也没有特别是奏报。

考虑到富弼的配合程度,他觉得需要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官家,其实在这一点上,老臣也很疑惑。朝会和议政的武将比没超过如今朝堂文武列班是一个原因。”

“在老臣看来,新军、讲武堂、工坊城,自己监察衙门的执行官,都有武将职衔。很有可能臣工们会认为这些部门的武将职衔入朝会和议政不可逆转。”

“另外就是,国朝的武勋世家,不管是开朝时的高家、使家、曹家,还是后来居上的向家、折家、种家等等,在朝会和议政中拥有席位也属于正常。”

“还有一个可能。国朝在事实上,文武的界限并非如表面那样明显。这需要在确定具体名额时才有所表现。”

或许这样能说的过去。就连富弼也不敢肯定。

官家似乎认同了。

确实,赵曦认同了。本来赵曦也不会单纯的以为国朝的文武就是全然割裂的。

韩琦敢杀焦用,那是因为狄青这个主帅就是草根,焦用更是如此。但韩琦对于那些武勋世家的子弟却是另外一种态度。

别说见了曹利会恭称太尉,就是见了向家的向鸣中,也一样客气。至于种家和折家,那怕是看不上眼,也没有当面落面子的事。

大多数文臣,多多少少都跟武将是有勾连的。关键在是不是成了气候。

就即便现在安置处理的这些废物禁军,不一样能在朝堂找到跟脚吗?

想来都以为这三成的席位,是留给武勋世家和有跟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