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九章 大不同

这是赵曦跟狄青推演的结果,一旦北出雁门,北辽绝对会出兵……

赵曦说完,相公们又一次围拢在沙盘前……

“恐怕陛下所言会是事实。西京道的辽兵入关,整个西京道空虚,北辽若想解云州之危,只能尝试围魏救赵之策。”

“陛下,我大军出关应该延迟,必须待江南、成都府北上新军到位后,方可发动收复云州之战!”

韩琦久任河北道,对于河北道的情形算是最为了解,在明白了官家所说的可能后,直接由原来的激进转变成了守成。

河北道一旦失守,绝不是一个雁门关可比的,那真的会是国朝的灾难……

“陛下,战前我等曾建议调南兵北上,被陛下所拒。既然陛下有考虑,如此大事岂能回避?”

文彦博难得有这样的直言的时候。

“宽夫,当初雁门关失守,南兵北上,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市井,产生的影响大不同,一有不慎,可能导致整个国朝出现大骚乱。”

“如今南兵北上,对于市井和朝堂来说,是扩大战果之战。而当初南兵北上是在露怯,是对雁门关底气不足的表现。所产生的结果大不同。”

“况且,国朝轨道联通诸州,如今调兵与当初调兵在效用上并无二致,不存在紧迫和疲兵。此事官家与老臣有过沟通,非官家之过,未置于政事堂讨论,是我富弼的建议。”

“诸位,国朝几十年战事,也就近十年才有了对西夏大胜的战事,而对北辽,想必朝堂包括诸公并无必胜之想。”

“若当初调兵北上,朝堂臣工又会有何等乱局,诸位应该清楚。大战之前的繁乱不利于前线战事。”

当初赵曦确实跟富弼谈过这事,就是不确定该不该把可能发生的情形放在议政厅讨论。

他本意是不说,因为他不相信相公们的坚定。但全盘瞒着相公们,也不可取,才想着把富弼做个挡箭牌的。

只不过没想到富弼当初也是极力反对…~

“边境全线开战,还是回到了最初设想的最坏的结果……”

王安石这句话,代表了政事堂所有相公的想法。不是危言耸听,是事实。

全线开战,这对于国朝而言,肯定是相当吃力的,那怕是一点偶然的意外,也有可能导致全线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