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有点想王安石了

“官家,国朝依赖他国粮食本就不是长久之计,我泱泱大国岂能受制于人?自给自足,着重农桑才是立之本。”

“如今因安南等国为国朝提供粮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朝农桑之本,使国朝百姓热衷于易货之道,不事农桑,此乃舍本逐末之为。臣以为,应借此危机,断绝与安南等国的粮食交易,从而使国朝回归农桑!”

赵曦脸沉了。没想到自己已经指引了方向,居然还有纯粹看不清形势的。

农为本,这一点赵曦不否认,不应该受制于人,赵曦也认同。

可如今华北平原是边境,两广是山区,两湖未完全开发,而中原丁口密集,国朝要想自给自足,让这上亿的子民温饱,仅凭江浙,根本就做不到。

这不是后世,亩产飙升,这不是后世,有土豆玉米之类的高产农作物,仅凭五谷,还是亩产二三百斤的五谷,怎么可能做到让子民温饱?

他司马光吃错药了还是怎么地?这政事堂是脑袋进水了还是怎么了?

真当天下黎民都跟他们家一样是高门大户呀?

“你们也这样认为?”

赵曦有些不爽了,语气自然不会平和。

先不说司马光这想法对不对,就现在这情况,矿城还被困着十几万人呢。

现在扯粮食该交易还是该自产,赵曦没心情扯这淡。

“官家,老臣以为,如今之急,乃是如何解救矿城十数万人。至于安南是否断绝与国朝粮食交易,或者说国朝将来要不要继续交易,可押后再议。”

富弼能考虑到赵曦的不痛快。赶紧先岔开了话题……也算是回到正题了。

“朝廷准备怎么做?”

“回官家,大理高氏谋反时围困矿城,真正的目的并非要对矿城怎么样,无非是准备拿矿城以及矿城的子民做筹码,以此来要挟国朝,承认其谋反后王位的正统。”

“我等以为,如今之计只需要遣人赶往大理,不掺和大理内乱事宜,也不涉及高氏谋反后国朝承认的事,只针对矿城子民的安危谈判。”

“国朝这时候派遣使臣,以调解大理内乱的名义出使大理。对于大理内乱不表态,也不支持和反对任何一方……”

明白了,这是想去左右逢源去呀!也不能说韩琦的想法错了。如果大理真是个独立的王朝,这是做王道的做法。

这是真的把大理当作与国朝相同的国度了,完全撇开藩属国这个事实了……也是,国朝所谓的藩属国,不都是这样吗?

在名义上西夏还是藩属国呢,青塘也是朝廷册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