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NB通讯爸爸

“嗯,对于当年的事我知道的不多,听你姐夫说当年咱们国家陷入危难,赵家村的族长,对了,那时候大叔公还不是族长。赵族长召集整个赵氏宗祠开会,提出派出下字辈和礼字辈的年轻人下山救国。这个提议得到大部分赵氏族人的同意,于是下字辈和礼字辈的年轻人下山参加抗战。

“唉,他们几千人一起下山,最后只回来一个人。”

叶蓁鼻尖泛酸,为什么只回来一个人,因为其他人都牺牲了。

黄嫂子继续往下讲:“回来的是赵礼的爸爸。”

叶蓁想了想觉得不对,赵礼今

年才十九岁,抗战是三几年到四几年的事情,建国更是在四九年,上下一推算,赵礼的年纪最小也该是二十四岁才对。

可是赵礼现在才十九岁。

黄嫂子再一次猜到叶蓁的想法:“赵礼不是大叔公的亲孙子,他是过继的。”

过继的就说得通了,怪不得赵礼跟大叔公家的其他人不太亲近。

黄嫂子压低声音:“你姐夫说大叔公前面那个媳妇生的儿子、孙子都牺牲了,现在天忠叔他们是后面那个媳妇生的孩子。”

叶蓁心想怪不得大叔公的儿子比他小那么多,原来是第二个媳妇生的孩子。

黄嫂子叮嘱叶蓁:“这事你别跟其他人说,咱们长木家家户户都有人牺牲,大家都刻意遗忘那段记忆,不想再提起当年的事。”

“你放心,我不会跟其他人说。”

黄嫂子拍了拍叶蓁的肩膀:“时间不早了,我走了,明天见。”

叶蓁扬起手挥了挥:“明天见。”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长木生产大队沉默下来,他们似乎想起了曾经那段刻意遗忘的记忆。

与此同时,他们追电视剧的热情骤减,以前追《哑姑》时恨不得住在电视里面不走,现在只有年轻一辈人继续追电视剧,大叔公、大队长那一辈都不追了。

他们不仅不追电视剧,连广场舞也不跳了。

不过时间是最好的疗养良药,随着时间的过去,长木人民渐渐恢复往日的活力。

大队长组织所有人一起跳广场舞。

叶蓁跟着他们跳了一个星期的广场舞,体重掉到四十三公斤。

七月初,沈北回来了,同时还带回来一百台电视机。

叶蓁看着屋里的电视机问沈北:“四儿子啊,咱家这些电视剧一共花了多少钱?”

她记得沈南说过一台最便宜的国产电视机也要卖一百五十块钱。

现在家里一共有一百台电视机,假设一台花一百五十块钱,一百台岂不是花了一万多块钱?

沈北拉起衣服擦了擦电视屏幕上的灰尘:“我找二狗子买的,一台三百五十块钱。”

叶蓁捂住胸口,好几万块钱没了。

沈北搬起一台电视剧,用这台电视剧跟家里的电视机作对比:“妈,你觉得这两台电视机哪一台比较好看?”

叶蓁看向两台电视机:“咱家的电视机比较好看。”

“为什么?”

叶蓁指向电视机屏幕:“咱家电视机的屏幕是另一部的两倍。”

沈北也发现这个问题:“二狗子说这批电视机比咱家这台稍差一些,但只差了一点点,总体来说差不了多少。”

他抚摸电视机屏幕:“不过我觉着这批电视机比家里的电视机差很多,妈,我不会是被二狗子骗了吧?”

叶蓁拉开椅子坐下:“不会,你二哥没必要骗你。”

“也是,给他三个胆子,他也不敢骗亲兄弟。”

叶蓁拿起水杯喝一口水:“这些电视机你打算怎么办?”

沈北摸了摸下巴:“咱们长木生产大队家家户户都有钱,他们应该愿意掏钱买电视机。”

叶蓁随他去,站起身往外走:“送一台去你大姨家,你大姨一直想买电视机。”

“好,我一会就去送。”

沈北带回来的这些电视机非常好卖,长木人民已经习惯在吃饭后观看电视剧,因此当他们得知沈北带回来一百台电视机,一台电视机卖三百五十块钱时,都来沈家看电视机。

一百台电视机不到一天就全卖光了。

没买到的人都来沈家找沈北,希望沈北能再运一批电视机回来。

沈北巴不得长木生产大队的人都来跟他买电视机,他拿出本子登记人数,登记好人数后连夜离开长木生产大队。

这会儿除去沈家还有另外一百户人家有电视机。

他们不会安装信号塔,找上沈西,跟沈西学习安装信号塔。

傍晚时分。

赵义国买到其中一台电视机,今天他们家的人都没有去沈家,一家人吃过饭后围着电视机坐下,等待十九点的到来。

十九点刚过,赵义国迅速打开电视机,电视上响起歌声。

赵义国作为一家之主占据最好的位置,随时做好调节电视音量、调节电视信号的准备。

然而家里人都沉浸在剧情中,根本没有人搭理他。

与之相反,赵义建家因为信号塔没搭好的关系,被风一吹,信号塔随风摇摆,导致电视屏幕一会出现画面,一会出现雪花。

赵义建着急得不行,使唤大儿子去摇动信号塔。

赵义建的大儿子不想去摇动

信号塔,他想留下看电视,于是他使唤下面的弟弟去摇动信号塔。

赵义建的小儿子没有弟弟使唤,只能使唤自己的儿子去摇动信号塔。

他们家大的使唤小的,小的使唤更小的,结果谁都不动,全都琢磨着让别人去摇动信号塔。

赵义建气得啪的一下关闭电视:“不去是吧?不去就别看了。”

他去呼呼拔断电视:“又想看电视机,又不想动弹,想什么美事呢你们?”

几个儿子心里也起火,互相指责起来:“让你去你不去,现在好了,大家都不用看了。”

那个说:“凭什么我去,你是大哥应该你去。”

大的说:“孔融让梨没听说过吗,弟弟应该尊敬哥哥,应该做弟弟的去摇信号塔。”

小的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没听说吗?哥哥应该爱护弟弟,应该做哥哥的去摇信号塔。”

赵义建被几个儿子、孙子吵得脑仁疼,猛拍一下桌子:“全都给我闭嘴,谁再说一句话就给我滚出去。”

所有人闭上嘴巴。

赵义建挠了挠头发,家里的孩子太不听话了,早知道他们这样,就不买电视机了!

买电视机的家庭大都非常兴奋,哪怕不开电视,光是看电视机黑屏都能让他们兴奋一整晚。

沈北很快又运回来三百多台电视机,他从电视机上面发现巨大的商机。

他找上叶蓁:“妈,我想出资在学校组建一个研发小组。”

“研发什么?”

“家电和通讯设备。”

叶蓁心里很震惊,现代社会什么最赚钱?除了房地产和网络软件外就数家电最赚钱。

沈北这是要成为电器之父还是要成为现代通讯之父?

“可以呀,不过咱们在电器方面完全没有经验,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研发。”

沈北顿时就笑了:“妈,咱家有经验呀。”

叶蓁秒懂:“你是说你二哥?”

沈北点头:“二狗子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回来之前跟他聊过,他愿意回来跟我们一起研究。”

这回轮到叶蓁震惊了:“你二哥要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沈北走过去抱住叶蓁的肩膀:“没这么快,他手上还有任务,需要把任务完成了才能回来。”

叶蓁忍不住畅想起来

,如果长木学院能研发出最新型的电器,长木学院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硅谷吗?

不能想,再想下去小心脏要跳出来了。

叶蓁捂住胸口:“这事交给我,你负责出钱,我负责出力。”

就这样,长木学院新开一个研发专业,这个专业的学习方向是研发电器、以及通讯设备。

这时候的长木人民都觉着这个专业不靠谱,全都不看好这个专业。

这时候的长木人民不知道长木学院的研发专业在未来将发展成全球第二大的研发中心,地位仅次于某硅谷。

华夏的大部分科技人才都出自长木研发中心。

华夏九成以上的电器、通讯设备都出自长木研发中心。

当然了,这时的研发专业才刚开始组建,还没有开始招收学生。

为了招收学生,叶蓁给研发专业提供许多优惠,比如说一个学期评选一次的奖学金,一个学期评选一次的研发项目奖金,以及一个学期评选一次的最佳研发奖金。

财帛动人心,有些学生看在奖学金的份上报名研发专业,不过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天赋,很快递交转专业的申请。

叶蓁和沈北为研发专业奔波了两个月,最后只招收到两个学生。

这两个学生一个叫赵礼,一个叫沈西。

都是自己人。

不过叶蓁不会放弃,她会继续招收研发专业的学生,只要有人报名研发专业,她都会亲自找报名的学生聊天,给他们一些研发方面的书籍,给他们讲述研发专业的重要性。

皇天不负有心人,叶蓁再次招收到两个有天赋的学生,这两个学生特别厉害,一个研发出灯管,是那种比电灯泡亮一百倍的灯管,一个研发出烤箱,烤面包的那种烤箱。

叶蓁大感欣慰,提拔赵礼和沈西当研发专业的负责人,把招收学生的工作交给两个年轻人。

夏天过去,秋天到来。

九月初,养殖场又有一批杂种猪需要出栏,这次一共出栏十万头杂种猪,是前年的三倍多。

前年的火腿还放在地窖里面进行风干,因此这次出栏的十万多头猪,一半用来制作烟熏肉,另外一半用来制作猪肉脯。

叶蓁上辈子做过猪肉脯,她默写出做猪肉脯的方子,自己根据方子做一遍猪

肉脯。

“妈,好香啊,你在做什么?”

叶蓁打开烤箱,拿出烤盘:“猪肉脯。”

她拿过夹子,夹出所有猪肉脯:“五儿子,你帮妈妈尝一尝。”

沈风顿时来劲了:“是您让我尝的哟,一会奶说我,您得帮我。”

叶蓁拿起一根猪肉脯,吹凉后递给沈山:“行,我一会肯定帮你。”

沈山张开嘴巴,叶蓁把猪肉脯喂到他的嘴巴,沈山咬下一口:“硬硬的,咸咸的,辣辣的,好吃。”

沈风张开嘴巴:“我也要妈妈喂。”

沈山从叶蓁手上拿走猪肉脯,转身把猪肉脯塞进沈风嘴里:“我喂你。”

沈风咬下一口猪肉脯:“有点干了,没有炖肉好吃。”

叶蓁自己尝一口,确实没有炖肉好吃。

不过猪肉脯的味道就是这样的,吃起来有肉味,但是肉香味不是特别浓郁。

“你们不喜欢吗?”

沈风和沈山对视一眼,然后一起摇头。

叶蓁心想,幸好没有把方子给加工厂。

她倒出所有猪肉脯,既然猪肉脯不好吃,不如把猪肉脯改造一下,做成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