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NB推荐名额(捉虫)

大队长问大叔公:“大叔公,您觉得呢?”

大叔公敲了敲桌子,转而问其他人:“你们觉得呢?”

在座的二十几个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个方法好,咱们不能干等他们动手,必须主动出击。”

“我也赞成这个方法,不过长廊生产大队的一向谨慎,他们能上当吗?”

“我倒是不担心这个,我怕长廊生产大队和峻岭生产大队会在事后找咱们的麻烦。”

“也是,长廊生产大队的人一向不要脸,要是被他们黏上,没个十年八年的绝对甩不开他们。”

“可不是,捉贼容易,防贼难啊。”

“那你说怎么办,咱们总不能给他们送拖拉机吧?”

这话一出不少人顿住,纷纷用眼神交流

想法。

叶蓁举起手:“我有个想法。”

所有人看向她:“咱们可以分两步走,一步是捉贼,一步是给其他生产大队送拖拉机。”

大队长变得严肃起来:“怎么说?”

“其实咱们不需要用拖拉机做陷阱捉贼,咱们可以放些消息出去,就说最近有其他生产大队的人在咱们的公家山徘徊,疑似想要偷咱们的柿子树。”

所有人眼睛亮了起来,是啊,长木生产大队不仅拖拉机招人眼红,公家山上的柿子树同样招人眼红。

“你继续说。”

“然后我们可以增加巡逻队的人数,但凡发现有人进入咱们的公家山,立刻把他们捉起来。

等把人捉了就是人赃并获,咱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好!”

黄母猛拍桌子,一副找到继承人的样子看向叶蓁:“老闺女,你想不想继承我的山寨。”

叶蓁憋着笑意,她拒绝。

她现在的目标是当一个好校长,可不想去山上守山。

大队长被黄母的话弄得绷不住脸上的严肃表情,咳嗽一声后急忙岔开话题:“蓁儿啊,你再说一下第二步。”

“咱们造一辆拖拉机非常困难,但只是困难,目前还算是可以完成的任务。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咱们可以像之前造碾米机一样,只要其他生产大队可以提供材料,咱们就可以收取费用给他们造拖拉机。”

“同时咱们还可以建立造拖拉机的生产线,培养以造拖拉机为主,维修拖拉机为辅的学生。”

叶蓁想说的是汽修工人,但是长木生产大队的人估计很难明白汽修工人四个字的意思,因此她没说出汽修工人四个字。

在场的人都思考起来,随后大队长问:“他们就算找咱们造拖拉机也没用,他们买不到柴油。”

叶蓁笑眯眼:“正是因为他们买不到柴油,咱们才有利可图呀。”

大叔公点了点头:“听说沈北认识的那几个朋友可以弄到几千吨的柴油,这事可以找沈北商量。”

大叔公这是同意叶蓁的提议,开始讨论下一个步骤。

大队长捏了捏鼻梁,他感觉自己脑子不行,听不懂大叔公和叶蓁的对话。

大叔公停顿几秒才说:“一步一步来,咱们先把捉贼的事弄好再弄

拖拉机的事。”

大队长看向叶蓁:“蓁儿你有什么想法?”

不等叶蓁开口,黄母抢先说:“我有想法,这事我去办,我能把潜伏在公家山附近的人全部捉回来。”

大叔公看向大队长,眼神似乎在问:你岳母行吗?

大队长点了点头:“阿婶,需要给您派帮手吗?”

“不用,带你们去只会碍手碍脚,我一个人就行了。”

黄母跟黄嫂子一样是个急性子,话落立刻站起身往外走:“等着,我一会就回来。”

俗话说阴谋诡计在实力面前不值一提,黄母是真正的练家子,她说能把人捉回来,就能把人捉回来。

大队长不放心黄母,带人跟上去。

两个小时后黄母带回来三个小伙子,三个小伙子的年纪都在二十岁上下。

“捉到三条大鱼,剩下的小虾米我放他们回去报信。”

黄母松开手,三个小伙子摔到地上。

大队长见过其中一个小伙子:“他是长廊生产大队大队长的孙子,名叫钱朝国,今年二十一岁。”

钱朝国吐出一口吐沫:“你们赶紧把我放我,不然我爷爷一定会来这里找你们的麻烦。”

黄母一脚过去踢飞钱朝国,钱朝国趴在地上起不来。

黄母冷哼:“别废话,再废话割了你的舌头。”

大队长急忙上去拉住黄母:“阿婶别生气,现在是新社会,需要律法规。”

黄母甩开大队长的手:“磨磨唧唧,一边去,我不想跟你说话。”

大队长劝下黄母后便去收拾钱朝国三个人,按照之前商量好了,他喊人绑住他们的手脚,然后放出消息说他们捉到钱朝国三人,捉到他们时他们正在偷长木生产大队的柿子树。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周围的生产大队,一个星期后消息传到长廊生产大队。

长廊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气得捏碎手里的杯子,但孙子还在人家的手上,只能装一回孙子,去领回自己的孙子。

然而大队长可不是好说话的,大队长要求长廊生产大队赔偿长木生产大队五百棵柿子树,一手交树,一手交人。

柿子树虽然随处可见,但是一个生产大队想要凑齐五百棵柿子树也不容易。

大队长这是用柿子树的事威慑长廊生产大

队的人。

当然了,打一棒子后还得补上一颗甜枣。

于是,在长廊生产大队送来五百棵柿子树时大队长表示长木生产大队可以组建拖拉机,只要他们可以找到组建拖拉机的材料,长木生产大队就能帮他们组建。

长廊生产大队派人进入长木生产大队为的就是拖拉机,听了这话,钱朝国的爷爷立刻变了脸色,笑着跟大队长称兄道弟。

随着长廊生产大队的离开,长木生产大队可以组建拖拉机的消息也跟着传了出去,附近的高木生产大队和五木生产大队纷纷上门打探消息。

与此同时,叶蓁带上沈西和赵礼去高木生产大队传授嫁接技术,这是早就约定好的事情。

嫁接技术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叶蓁把有关嫁接技术的理论知识绘成彩色的画册,到达高木生产大队时先把画册交给大队长,然后再手把手教他们嫁接技术。

她在高木生产大队教了一个多月,又在长木生产大队教了一个多月。

等她返回长木生产大队时秋天已经过去,冬天也即将过去,春天正在来往长木生产大队的路上。

今年的春节在二月中旬,准确的日子是二月二十七日。

叶蓁依然是跟长木生产大队一起度过1970年,一起迎接1971年。

这一年,叶蓁三十九岁,东南西北进入十七岁,最小的沈山也成了四岁的孩子。

新的一年到了意味着长木生产大队会变得非常忙碌,因为今年叶蓁准备弄大棚种植。

年初十的早上,长木生产大队十六岁以上的男男女女齐聚一堂,他们要去搭建大棚。

叶蓁哈出一口气,手上穿着从长青带过来的羊绒手套,头上戴着从长青带过来的羊绒帽子,脚下穿着南乡的雨鞋。

一伙人冒着大雪进入公家山,然后穿过公家山到达公家山的南边。

他们要在这里建大棚。

叶蓁放下锄头,黄嫂子拿出水壶喝一口滚烫的热水:“咱们能在三月中旬搭好你说的那个大棚?”

叶蓁拿出设计稿:“肯定可以,这是设计稿。其实搭建大棚很容易,就跟搭建茅草屋一样简单。”

黄嫂子看一眼设计图,设计图上的图画确实很像茅草屋,不过茅草屋可不能控制温度。

休息

一会,叶蓁站起身说话:“同志们,咱们要在这里建大棚。”

“这里是建大棚的中心区域,由黄校长负责;这里是大棚的外部区域,由赵义国同志负责。”

她将所有人分成几个小组,选出其中的组长,让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管理工作。

建大棚确实很简单,难的是操控里面的温度。

这里没有电,更没有现代化机器,叶蓁只能沿用古老的方法建造大棚,那就是在大棚里面盘炕。

“校长,这个炕真的暖和吗?”

“校长,这个炕看着跟土灶差不多,咱们要在哪里烧火?”

“校长,我觉得这个炕不实用,倒不如将炕改成地炉,咱们长木生产大队祖祖辈辈都用地炉。”

叶蓁不解释,等把炕建好了再给他们当场试验炕好不好用。

她上辈子曾经去北方的农村住过一年,那里家家户户都盘炕,每年进入寒冷天时会烧炕御寒。

建大棚的同时叶蓁分出一个队伍负责盘炕。

好东西不需要用言语去解释,叶蓁朝沈西招手,沈西往灶里放入木柴。

随后烟囱上冒出浓烟,一段时间后整个大棚变得暖和起来。

叶蓁爬上炕:“你们上来试试。”

众人爬上炕,黄嫂子咦了一声:“真暖和,这里要是有被子,我能立刻睡着。”

杜鹃直接烫伤,舒服得眯起眼睛:“这个炕真好用,比咱们的地炉好用。”

有人忽然问:“校长,咱们家里可以盘这种炕吗?”

有人很快反应过来:“是啊,咱们家里能盘吗?若是咱们家里也能盘,冬天时就不怕下雪了。”

杜鹃猛地坐起身:“刚才差点睡着了。”

黄嫂子打了个哈欠:“我也是,这个炕太舒服了。”

她看向叶蓁:“蓁儿啊,咱们家里能盘这种炕吗?”

长木生产大队气候比较复杂,夏天和秋天是南方气候,春天和冬天确实北方气候,这里的水稻一年一熟,秋收要比南方推迟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半月,具体要推迟多久得看当年的气候情况。

这里进入冬天后开始下雪,从十二月份下到来年的三月份,下雪时气温达到令下几十度,好些老人和刚出生的孩子因为寒冷生病。

叶蓁思考一会才说话:“可以

是可以,不过咱们已经有地炉了,盘这些炕用处不大,一个月只有三个月需要烧炕。”

黄嫂子拉了拉衣服后趴在炕上不动了:“我第一次睡到这么暖和的床,蓁儿啊,咱们盘炕吧。”

杜鹃迅速点头:“咱们还有一个星期就能把大棚搭好,搭好大棚后咱们开始盘炕吧?”

叶蓁能说什么?

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下,她只能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