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NB又被抢了。

黄家早几年已经分家,家里的孩子都分了出去,现在老两口住在一块,几个儿子隔三差五会回来看他们。

这会儿子和儿媳妇都回娘家了,剩下老两口在家等闺女回娘家。

走进屋,叶蓁看到门口挂着一把大弓,大弓的下面放着一把长刀,长刀的旁边还有两个十几斤重的锤子。

叶蓁咽下口水,屋里的设计充满匪气,她刚认的干爸干妈以前该不会是土匪吧?

黄母很快给出答案,她拿起长刀使了几招:“帅气吧?我年轻那会能左手使刀,右手抡大锤。”

“现在年纪大了,只能耍一耍大刀。”

叶蓁又咽了咽口水,那把大刀看着也有几十斤重,一般人未必能举得起来。

黄嫂子看出叶蓁的疑惑,解释说:

“阿婶以前是山寨寨主,从小学习舞刀弄剑。”

黄母把刀放下,脱下帽子露出一张英气十足的脸:“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已经不是寨主了,只是一个什么都干不了的老太太。”

黄母身上自带匪气,坐下时双腿大咧咧岔开,双手随意地放到膝盖骨上,两只脚轻轻晃悠,一副吊儿郎当的的大哥样。

叶蓁确定了,她刚认的干妈是土匪头子无误了。

准确来说以前是土匪头子。

黄母朝叶蓁招手:“老闺女过来我这坐,老头子,你快去给孩子们倒水。”

黄父哎了一声,脱下帽子就去给孩子们倒开水。

叶蓁偷看黄父,黄父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保养的很好,脸上还能看得出年轻时的帅气。只是黄父的帅气不是那种英武的帅气,而是一种儒雅的帅气。

黄父的一举一动特别文雅,跟大叔公有点像。

黄嫂子又解释:“阿叔以前是地主家的少爷,家里光是仆从就有上千个。后来家里落了难,被阿婶捉上山当压寨相公。”

叶蓁掸了掸耳朵,她好像听到了不该听的东西。

黄母哈哈大笑起来:“死丫头说的什么话,当年你阿叔是自愿上山的,我可没有强迫他。”

黄母笑起来时右眼的眼角露出一条两厘米长的伤疤,看伤疤的样子像是刀伤。

叶蓁看得入了神,黄母察觉到叶蓁的视线,擦了擦眼角笑着说:“这是打仗那会留下的刀疤,刚受伤那会伤口划到这里,眼睛都差点瞎了。”

黄母给叶蓁比划伤口的长度,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断过:“我当时都做好当瞎子的准备了,后来一个洋医生往我眼睛这里动了刀子打了药,养了一个多月忽然又不瞎了。”

黄母是个豪爽的老太太,拉着叶蓁的手不停说自己的英勇事迹,越说越兴奋,越兴奋越说的停不下来。

叶蓁梳理黄母的话,得出黄家的大概情况。

黄母娘家是土匪出身,机缘巧合之下救下黄父,黄母看上黄父的脸,于是打晕黄父将他扛上山。

就这样,黄父成了黄母的压寨相公,跟黄母生下几个孩子。

1939年那会j国入侵,黄母带上寨子的小弟们下山打战,好些小弟牺牲了,好些小弟则进入队伍当兵,最后

只剩下她一个人回山上守着山寨。

这里以前是一个大山寨,现在成了他们两个人的家。

俩人的儿子在市区生活,每年都劝俩人跟他们一起下山。但是黄母铁了心要留在山寨过日子,一直不同意跟他们下山。

叶蓁很喜欢黄嫂子,见了黄母后更是崇拜上黄母。

像黄母这样的人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英雄,而且是那种洒脱随性的英雄。

叶蓁给沈野使眼色,随后俩人站起身朝黄父黄母深鞠躬行礼,尊敬地喊他们:“阿婶,阿叔。”

黄母笑眯眼,脱下手里的珠串带到叶蓁手上:“好好好,以后你就是我们黄家的老闺女了。今天你几个哥哥陪媳妇回娘家了,改天再让他们去生产大队见你。”

黄父跟着点头,随后出门去准备午饭。

吃过饭,叶蓁拿出两双雨鞋:“阿叔,阿母,这是沈北和小川从南乡带回来的雨鞋,你们试一试合不合脚。”

黄母二话不说脱下鞋子伸脚进雨鞋里面:“合脚,特别合脚,你有心了。”

黄嫂子也拿出两把黑色的雨伞:“这是小川和小北从南乡带回来的雨伞,这玩意可好用了,按一下这里就能打开。”

黄嫂子按一下开关,啪的一声响雨伞打开:“我带了两把过来,你们俩一人一把。”

黄母抢过雨伞按开关,一会打开雨伞,一会合上雨伞:“这玩意好使,比我的大刀还好使,我收下了。”

最后她笑着来了一句:“你们两个都有心了。”

黄父点头:“都是孝顺孩子。”

他们在黄家坐了一个下午,临近十六点时才提出离开。

黄母拉着叶蓁的手不舍得放开:“要不今晚别走了吧,家里有床有房间,留一个晚上也没事。”

叶蓁没开口,黄嫂子开口说:“不要,一会大哥他们就回来了,我可不想跟嫂子他们睡一张床。”

黄母瞪黄嫂子一眼:“要走你自己走,我老闺女可不走,是吧蓁儿?”

叶蓁赶紧哄黄母:“对对对,我不走了,我要留下陪阿婶、阿叔住几天。”

黄母顿时高兴了,拍了拍叶蓁的手又说:“这才对,咱们才刚见面,话都没说几句。蓁儿啊,今晚咱们娘俩睡,我给你讲40年冬天打游击战的事

。”

这些事黄嫂子小时候经常听,几乎可以完整地背出整个故事:“阿婶你别闹了,我们再不走天就要黑了。”

黄母的性格跟小孩子似的,当下就撅起嘴巴:“走吧走吧,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可不稀罕留你们。”

说是不稀罕,但是两只手却死死地捉住叶蓁和黄嫂子的手。

黄父小声解释:“你阿婶一向嘴硬。别管她,你们走你们的,趁天还亮着赶紧下山。”

黄母背过身:“你才嘴硬,你全家十八代祖宗都嘴硬。”

骂完黄父,黄母又说:“我给蓁儿准备了一些肉干,你去拿给蓁儿。”

黄父打开柜子,拿出两袋肉干,一袋递给叶蓁,一袋递给黄嫂子。

“拿着下山吧。”

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黄家。

日子在探亲、串门中一天天过去,元宵节过后生产大队取下红灯笼,开始准备春耕。

沈北找上叶蓁:“妈,我们打算在下个月出门。”

叶蓁放下笔:“商量好了?”

“商量好了。”

“那就去吧,注意安全。”

沈北还有事情要说,走进屋凑到叶蓁旁边:“妈,您以前跟我们说的那个素鸡是怎么做的?”

叶蓁回头:“你们想做素鸡的买卖?”

“嗯,听说前年队上种了不少黄豆,现在家家户户的地窖里面都装着黄豆,所以我想试着做一下您说的那个素鸡。”

“你是想让我教你们做素鸡?”

“嗯!”

叶蓁朝沈北招了招手,等沈北凑过去才说:“其实做素鸡一点都不难,素鸡还有一个名字叫卤豆干,所谓的卤豆干就是卤豆腐,这样说你知道素鸡怎么做了吧?”

沈北心里有了想法:“跟卤肉一样卤吗?”

“差不多吧,除了要卤之外还要考虑保鲜,最起码要保证半年内或者三个月内不变质。”

沈北捉住叶蓁的手:“妈,您教教我。”

叶蓁拿出一个本子,在本子上写下卤肉干的方法:“这是方子,你可以找小川和小国一一尝试。”

沈北急忙接过方子,拿了方子急忙出去找两个兄弟尝试做卤豆干。

叶蓁有心培养他们,因此每次都只给他们提意见,始终不上手帮他们做卤豆干。

如此折腾了两个星

期,他们终于做出卤豆干。

这次还是找黄嫂子帮忙找人加工卤豆干,一共找了二十个帮手,分两批日夜倒班,忙活半个月后做出第一批卤豆干。

三月中旬,沈北、赵仁川以及赵仁国收拾好东西下山。

叶蓁跟在沈北身后:“四儿子啊,你这次出门帮妈妈找找煤饼,就是咱们在长青用的那种煤饼,找到的话帮妈妈带些回来。”

“还有别的东西要找吗?”

“还有。”给沈北理了理衣领,“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如果遇到抢劫的打不赢时千万别恋战,把钱给对方。”

“要照顾好自己,钱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千万别舍不得花钱买肉吃。”

叶蓁拿出一叠票:“这是我跟你爸攒了几个月的肉票,我们这里用不着,你拿去外边用吧。”

沈北没跟叶蓁客气,伸手接过肉票:“谢谢妈妈。”

叶蓁伸手揉了揉他的后脑勺:“去吧,妈只能送你到这里了。”

沈北几个在大队长等人的护送下离开长木生产大队,归期不定。

一声春雷带来连绵的春雨,大队长组织大家开始春耕,春耕之余还要抽出小部分人建造学校。

叶蓁拿出画了一年的设计图递给大队长,大队长看了看没看不懂:“蓁儿啊,这些圆圆的圈是什么东西?”

“是实验室。”

“这个呢?”

“室内实验室。”

“这个呢?”

“屋外实验室。”

“这个呢?”

“户外养殖园。”

“这个呢?”

“室内种植园。”

春天雨水连绵不断,经常连着十几天下雨。因着连着下雨,建学校的地基非常好挖,工程队只用了一个月就建造出学校的大框架。

叶蓁负责给工程队做饭以及提供指导经验,每天都跟工程队一起上班、下工。

历时三个多月,六月中旬时学校基本完工,开始精细装修。

叶蓁拎起水桶把桶里的大米倒入锅中,拿过勺子搅拌几下大铁锅:“妈,学校估计能在八月中旬完工,到时学校会开放食堂,您要不要来学校当大厨?”

钱小花的眼睛瞬间亮了:“还跟以前一样开工资吗?”

“当然了,不仅开工资,还给您涨工资?”

小花的眼睛更亮了:“涨多少?涨五块还是十块?你以后就是校长了,应该能做主吧?”

叶蓁有心逗她,故意做出思考的样子,为难说:“我虽然是校长,但是没什么权力,最多只能给你涨五分钱。”

钱小花先是愣住,很快反应过来叶蓁在逗自己,气得伸手打叶蓁:“混账东西,逗谁呢只能涨五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