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观想之路的秘密

“庄不度……我记得他儿时刚会拿笔不久,我还看过他一眼。那时我就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意趣之道的天才啊。”

王道恒背着双手,语气有些欣赏,也有些惋惜。不过,也仅此而已,谈不上多么在意。

他衣角微渺,雪白长眉垂落,还是那么一副云淡风轻的老神仙模样。

但……

“王夫子——老院长!都什么时候了您还在说这种话!”

性格急躁严厉的张廉夫子,压着火气埋怨:“您倒是解释一下哪儿来的死灵哪……这肯定有什么误会!”

王道恒没有回头,还慢悠悠地问:“什么误会?”

张夫子噎了一下:“还没误会?死灵,那可是死灵!”

王夫子一本正经:“死灵在哪儿?我看没有死灵在的嘛。”

张夫子瞪着老神仙,真是眼珠子都快瞪脱了眶。若不是对面是人人尊敬的王夫子,他恐怕能气得直接把手里的“法”字书文给砸出去。

“……俺现在不跟您扯这些有的没的!观想之路给飞鱼卫蹿了进去,俺们书院都要给人掀个底朝天,您还问有什么不得了!您别是老糊涂了哟俺滴个乖乖!”

张夫子着急上火得,连多年前的乡音都给蹦出来了。

他也的确该着急。

此时,宫殿平台上水汽激荡。

自水镜当中,薛暗喝出那一句“死灵”开始,争斗便猝然爆发。在场修士,无不是心明眼亮的高人,当然知道“观想之路”被飞鱼卫指控藏了死灵,是多么严重的罪名。更何况,这指控者还是飞鱼卫之首!

不管这罪名是否成立,当下都绝不能示弱!

书院一方的夫子、老师们齐齐出手,各色书文灵光闪烁,牵连出无数笔墨意蕴。

白玉京一方的官员也毫无惧色,都祭出笏板,飞鱼卫则纷纷拔刀。

可与一般修士不同,白玉京的代表们并不书写自己的文字。只见他们三五成团,各自写部分笔画,最后组合出四枚大字。

曰:法天象地!

四字皆为大篆,笔笔森冷,气势万千。明明是不同的修士写出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却是严丝合缝、结构完美,笔势连贯,因而冷峻之意自然流出,宛若出自一人之手。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四字不仅字字书文,而且……每一枚都是玄字级!

玄字级别是何等模样?

人人皆知,书文威力如何,要分等级来论:白文最末,地级好一些,也最为常见。天字级书文更优,也是真正划分俊才与常人的分水岭。接下来是玄字级,持有者常为各方大能,偶尔也有天才级别的学子。至于道字级书文……那是传说才有,便暂时不论。

而在等级相同的情况下,若能将所持有的书文组合成词语、句子、文章,便能令书文威力成倍增加。

就如此刻这“法天象地”一词。

四枚玄字级书文法度相同,宛若同出一脉的将军;又相互呼应配合,勾连出新的意蕴。

它陈列高台之上,大篆文字带来古朴沧桑气息,幽幽冷冷,隐约地……竟还带着一缕霸道之意,令人想起千军万马拱卫着高高在上的皇权……而且那必定是亘古中最森严、最不容违逆的皇帝之权。

相比之下,书院一方却是各自为政,书文形形色色,意蕴也形形色色,看上去热闹缤纷、气势很足,实则相互干扰,以至于没有一枚书文可以同“法天象地”一词媲美。

这情形双方都看在眼里。

当下,书院众人就面色微沉,而白玉京一方则精神一振,气势更盛。

若论个人修为,明光书院荟萃了顶尖修士,当然占优。

可白玉京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硬是让一群第四境修士,发挥出了第五境巅峰的实力。如此一来,书院竟是落了下风。

一时间,书院众人无法,只能对王夫子投以求助的目光。

可老神仙只管凝望着水镜,对身后的斗法恍若不见。

还是太子先微微一笑。

“看样子……的确是法度一道更胜一筹。”

太子北溟缓缓捻动着手中佛珠,用极为欣赏的目光凝望着“法天象地”四字。他看得那么专注,凝聚在他眼中的光,甚至比他回忆过往时更明亮。

“一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意趣之道或许能造就一两位天才,但于国于家,终究要行法度之道,众志成城,才是长久之计。”

他自言自语着,下定了结论。

分明是为了死灵而起争执,却没头没脑说到了家国……这跳得,是不是有些太远了?

旁人多少都露出了异样的眼神。

王道恒却像知道北溟在说什么。老人便静静地看着他,目光似含着嘲讽,又像压着许多沉沉的思虑。

无论是书院的各色灵光,还是“法天象地”的磅礴森冷,到了他们周围,都化为一片寂静。水雾还在他们脚边弥漫,同样不受任何影响。

终究,王道恒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他呼出的气吹起了雪白的胡子、眉毛,吹得它们虚幻起来,仿佛随时都会消散。

而后,鬼仙又伸出手指,慢慢地梳理了两下自己的眉毛。

“法度一道的胜利吗……我看不见得吧。”

他不笑,也不怒,语气平静悠远:“太子殿下,这‘法天象地’四字的确威力无匹,令人钦佩。”

说着,他还点了点头,加强了这种肯定。

这种肯定令北溟唇边笑意更甚。这句轻巧的赞叹,似乎正正切在了他心坎上。

“正是……”

但紧接着,王道恒便摇了摇头,叹着气打断他:“可若老夫没有看错,‘法天象地’这个词语,似乎是临摹了别人的手笔……罢?”

他长长地拖出去最后一个字音,有意无意就说出了十二分的嘲讽。

“那段记忆依稀残存在老夫的记忆之中。千年前,是那一位初登飞仙之境,豪情万丈,挥毫落下‘法天象地’一词。太子殿下——”

王道恒抬起眼。在老人那皱巴巴的、失去水分和弹性的眼皮下面,是一双电光般明亮的眼睛。

“你自以为‘法天象地’威力赫赫,实则却是临摹他人的赝品!”

他语气陡然严厉,有了咄咄逼人之势。

“而被临摹的那一位,恰恰却是意趣之道的大能!历史忘记了,可老夫还记得。”

“你说众志成城,可成的是谁的城?法度之道,莫非要以拾人牙慧为荣?”

这或许是人们记忆中,表现得最为不屑、充满轻蔑和嘲笑的王夫子。陡然之间,他不再是那个笑呵呵的、好脾气的、不问世事的神秘老头儿,而是自身之道的书写者捍卫者。

而太子的微笑,也在这一刻倏然冻结。

临摹?

临摹!

一旁白玉京官员齐刷刷一惊。他们都是法度之道的坚定奉行者,更以能被选中书写“法天象地”四字为荣。可他们从没想过,原来这词竟然是别人写下的,还是意趣之道的修士?

那……他们引以为豪的,还是法度之道么?

心意动荡,书文便也受了影响。

一时间,“法天象地”气势大减,而书院一方趁机振奋反攻。

优劣调转,书院的修士都松了口气。看来王夫子不是不出手、不在意,而是要在道心根基上打蛇七寸。果然,这种大道之争,还是要有大能坐镇,才好一语道破玄机,稳固己方士气,也动摇对方的决心。

太子沉默着。

他似乎也无法反驳王夫子的质疑,便只能沉默。他手里的佛珠还在缓缓捻动,双目渐渐冰寒,似乎想起了什么绝对不愿回忆的往事。

“……呵,王夫子果然道论高妙。”

北溟轻轻一笑,居然放弃争论,露出一个寒冷的微笑:“那么,我们还是好好说道一番,这观想之路中的死灵是怎么一回事?”

“王夫子方才还承认,为了抵御神鬼异族,也为了天下太平,任何死灵一经发现,就必须上报官府,最后在祭天大典中完成献祭。”

王夫子望着他,片刻后,他收起怒色,一脸平静地点点头。

“不错,老夫承认死灵必须被消灭。”他简短地声明,“然而,明光书院中并无死灵存在。”

“……哦?王夫子莫不是想效仿古人,来一出指鹿为马,当个睁眼瞎?”

北溟含笑看向水镜。镜面之中,薛暗正手执黑光长剑,步步逼近云乘月背后的书文。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无数星光停留在那片夜色中。

“那么,那又是什么?”

“这都看不出?”王夫子用一种略含责备的、长辈看不成器的小辈的目光,看着北溟,“那当然是书文,只是蕴养出了一点自己的神智,和死灵没有什么关系。”

“那您就尽管嘴硬罢。待薛将军捉拿死灵归来,一切便水落石出。况且……”

北溟微笑着,稍稍挑起了眉毛。

“我很好奇,除了这‘梦’字以外,观想之路中还有没有别的死灵?”他凝视着那片闪烁的群星,语气轻柔至极。

此言一出……

书院全都沉默了。

能够来到这里的夫子、老师,全都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不少年头。正如对祭天大典一样……对书院中的一些事,他们也多少有所耳闻、有所猜测。只是出于某种信任和默契,他们几乎不去主动探究。

只可惜,当一些事被称为“秘辛”的时候,大约就意味着它们总有一天要被发现。

唯有张廉夫子大惊,一双浓郁粗黑的眉毛大大飞起来,快要压不住他满面惊色。

“什么?难不成观想之路里那些成了精的书文全是死灵?!”张夫子神情严肃、语气严厉,震得他自己的书文都抖了几抖,“王夫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必须给一个说法啊!”

“如果真有死灵,那我们务必要遵照国法规定,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书院其他人:……

失策了……他们怎么忘了,书院里还有这么一位严守律法、脑子还比较一根筋的夫子?以往大家嘀咕观想之路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避开张夫子的……

王夫子安慰道:“没事的,我们这儿没有死灵。”

张廉夫子想了想,又一脸严肃地对北溟说道:“太子殿下,国法必须遵守,可也万万不能冤枉了人才是。”

北溟:……?

他有些疑惑,语气不禁带上了一丝迟疑:“张夫子……你在教我做事?”

张夫子闻言,有些奇怪,却还是严肃地点了点头。

“我听说小卢原来是教过太子殿下的。”他保持着自己的严肃,认真解释,“我以前也教过小卢,想来指点太子殿下一二,问题也不大。”

太子:……

一旁正神思天外的卢桁:……

其实……要按照师生的礼节来算,这么说也不是不可以。太子固然可以用君臣之道反驳,可谁让开头他自己说了,不是太子、只是个出家人的?

北溟的微笑僵了僵,只能说:“张夫子说得有理……我很是铭记在心。”

王夫子面上的笑意加深了些许。

“总之,观想之路在结束考核前,是不会再次开启的。诸位何必动手?不如安安静静等待结果,再决策也不迟。”

他语气轻松,又成了那个笑眯眯的和善老者。

北溟垂下眼帘,又轻轻抬眼。

他望向镜中的云乘月,目光又变得迷离缱绻。

“既然王夫子坚持,那就再等等看吧。”他语气平和清淡,与他略显痴迷的目光形成鲜明对比,也因此显出了几分怪异。

“让寡人看一看,这一位云乘月,究竟是来年祭天大典上的天之骄子,还是届时炉中,那无人知晓的献祭之灵?”

这清淡的话语好似藏着杀气,又让其余人默然。

辰星已经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可此时还是身形陡然一震,很是惶惑地抬起头,如惊弓之鸟,又怯怯不知所言。

荧惑一直低着头,去盯高台下方的云雾、水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夫子平静依旧。他望着天际,出神片刻,竟忽地笑了笑。

“太子殿下,只是看一看就足够了吗?”

老人的问题,引来北溟一瞥。

“王夫子的意思是?”

“老夫的意思是,来年祭天大典上,骄子虽算不上多,聚在一起却也不少。乘月被你们这么刁难……若是她还通过了,仅仅是成为其中一员,怎么够?”鬼仙悠悠说道。

北溟神色一动。

“哦,这样吗……这样,倒也不是不可以。”

他仿佛回忆起了什么,眼中渐渐有了一点亮色,宛如小孩子看见许久不见的心爱玩具。

太子手中的佛珠停了下来。

“那就这么办吧。”他温和地说,“若她能顺利等到来年,寡人便让她做群英之首,那祭天大典上风光无二的执笔人,又如何?”

王道恒笑了。

“那就这样办。”

他满意道。

……

一旁。

闭目调息、默默疗伤的杨嘉夫子,悄悄看了王夫子一眼。

他面色苍白得可怕。

他已经尽量避免让别人看出来,可那份忧虑、迷茫,还是渗了出来,露珠一般凝结在他眉眼上。

作为生机大道的践行者、当世数一数二的天才修士,杨嘉向来是安稳舒展、乐观从容的,而从未有这般……近似于惶恐的不安。

旁人不免觉得奇怪。连王夫子都有一些奇怪。现下局面虽然紧张,却还没有坏到让一名夫子慌乱的地步吧?

不过他转念一想,刚才杨嘉得知了祭天大典的事,一时道心动荡,现在又乍然得知观想之路的事……他毕竟年轻,还有太多秘辛不曾了解,一时陷入茫然也并不奇怪。

而面对自家小辈,王夫子向来是很慈和的。

老人便伸出手,主动轻轻一拍杨嘉的肩,也顺带又给了他一缕灵气,助他稳定心神。

谁知道,杨嘉却陡然一颤,仿佛被王夫子的动作吓了一跳。

“……没什么。”

明明王夫子什么都没问,杨嘉却自己蹦出来一句。他甚至还勉强挤出来了一点笑,竭力要镇定起来。

王夫子真正觉得奇怪了。这不该是杨嘉的正常表现。

老人想了想,温声宽慰他:“你可是担忧你妹妹?她争强好胜,有争做执笔人的心思,但她心思浮动不定,本也争不上。”

杨嘉勉强笑了笑。

“我亲缘淡薄,对舍妹关心有限……她做不做执笔人,我并不在意。”说着,他从容了一些,只脸色还苍白,“多谢王夫子关心。我实在是自己道心不稳,看来是阅历太少,还需多多巩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