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页

李淑贤忙离座道:“大王英明,正是如此!”

他顿了一顿,道:“玄月杀人一案,万众瞩目。也因此,引起了刑部的注意。高尚书派了人去凤求城,要求提人犯赴刑部,由刑部审断。

然而,凤求城有城守,东山郡有宰相,二王分治天下,这东山司法之权,是否该由刑部掌握?如果由刑部裁决刑狱之事,那么,东山郡内,近千万人口,谁还把东山官府放在眼里,臣身为东山宰相,又如何替大王和女王分忧?”

小青这才明白他此来用意,刚要张口说“你既治理东山,律法自当掌于东山。”但说到嘴边儿,突然又咽了回去。

有了孩子后,小青的心性较之以往也更加沉稳,不想越过丈夫,给他一种独断专行之感。

杨瀚负着双手,却是来回地踱起了步子。

李淑贤此来,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他所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予支持,不要说东山上下官吏,都要因此大为沮丧,而事实上也确实会因为没有司法权,造成许多百姓轻忽怠慢,甚至违法犯法。

真当越是贫穷越是居于社会底层,越是憨厚纯朴、守法纯良?杨瀚就是从底层来,根本不相信这种扯淡的玩意儿。

可是,当初制定《三山律》的时候,就是为了大一统做准备的,也是以大一统为前提的,这律法,不无政治的目的,当时可未考虑过二王分治这种情况,如今律法刚刚颁布没有两年,就出尔反尔?

那样做的话,朝廷信用何在?朝廷的信用一旦崩溃,那后果更加严重。杨瀚做了几年大王,性子越来越沉稳了,他深知如今自己的一句话,只要是考虑不周之下说出去的,就可能对千家万户产生极严重的后果。

因此,杨瀚反复思量,斟酌再三,一时也确定不了该如何处断。

就在这时,黄耳公公又匆匆赶了来:“大王,宰相高初求见。”

李淑贤唇角迅速逸出一丝冷笑,又马上收敛,幸亏自己来得早,那高初果然来了。

杨瀚想了想,挥手道:“二狗子,你把高相请到御书房,寡人马上就去。”

待黄耳跑开,杨瀚对李淑贤道:“李卿所言,确是个问题。寡人还要好好思量一番,再给你一个答复。你放心,寡人和女王,既然用你任事,就不会诸多擎肘,叫你举步维艰。”

先给李淑贤吃了颗定心丸,杨瀚便匆匆往御书房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