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页

唱着唱着,何永的嗓子有点撑不住,连续好几处直接破音跑调。但这种情况却让观众更嗨,黄秋生那厮本来就狂爱摇滚,此刻激动得直接撕破自己衣服,光着膀子在台下跟随何永疯跑起来。

中间十多排观众集体起来,狂乱地挥舞着手臂大喊,至于喊的是什么,估计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全场都疯了!

跟着舞台中央那个满身痞气的小个子一起疯狂。

疯狂过后,舞台上的情况再次让香港观众大跌眼镜。

何永的亲爹何老先生,穿着青布褂子坐在台前,怀里还抱着把三弦。窦维也重新上台站在侧面,手里拿着一支竹笛。他们都是来给何永的下一首歌伴奏的。

刚刚嗨翻全场的摇滚小子,这回居然要玩儿中国风。

第943章 飞哥也要唱啊

何永唱的最后一首歌叫《钟鼓楼》,说它是中国风其实不准确,归根结底还是一首摇滚。只不过,《钟鼓楼》加入了三弦、竹笛等传统乐器,并且融入了北方民谣元素,听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特别是放在1994年,这种尝试非常大胆。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小饭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他们的脸色像我一样。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

歌词近乎白描的形式,勾勒出一副钟鼓楼外的京城市井画卷,风格和前面几首歌判若两人。

前面的三首歌,何永饥不择食的运用了朋克、后朋克、金属等摇滚元素。现场唱出来确实够刺激,把整个体育馆都搞嗨了,但那些歌只是发泄和质问,没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直到《钟鼓楼》,何永终于返璞归真了,就好像是金庸小说里的剑客,从“快剑境”提升至“重剑境”,领悟到那种举重若轻的精髓。

至于窦维窦大仙,那货至少也是“木剑境”高手,再过几年遭逢挫折成仙之后,就该升华至无招胜有招了。

因为有前面的疯狂垫底,何永的这首歌虽然不够劲爆,却还是让现场观众听得很爽。特别是中间三弦声完全融入主旋律,弹奏出犹如吉他solo的效果时,黄家驹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摇滚还能这么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