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页

而生存下来的香港报纸,甚至包括《明报》、《大公报》等报纸在内,或多或少都模仿了《苹果日报》的改革以适应竞争,香港业界将这种变化和改革统称为“苹果化”。

《天天日报》虽然没有如同另一时空《苹果日报》那般降低售价,但仍然无比地强势,其他报纸或多或少都感到自己的销量在降低,因为读者被《天天日报》抢走了!

直到此时,香港其他报社的人还在按兵不动,他们期待着《天天日报》承受不了亏损而自己完蛋!

没错,《天天日报》虽然销量惊人,但高额的成本以及取消头版广告的行为,使得它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何朝琼很快就有新动作了,所有想在《天天日报》打广告的商家,都收到了广告费涨价的通知——《天天日报》增加的成本,最后还是转嫁到了广告客户的身上。

一家报纸销量剧增,广告费增长是肯定的。其实在《天天日报》销量超过16万份以后,其广告收入就足以收回成本了,但随后《天天日报》的广告费还在涨价。

没办法,想要实现报纸的高额盈利,广告费就必须猛涨价!

超过八成的广告客户对此强烈抗议,近半的客户直接取消广告单子,以此要挟《天天日报》的广告费降回原价位。

何朝琼的回应是:不予理会!

因为现如今《天天日报》的销量都快超过《东方日报》了,根本不愁没有广告客户,每天报社广告部的电话根本就没停过。

最终,广告客商们不得不接受现实,乖乖地把钱掏出来。

半年之内,《东方日报》、《成报》和《星岛日报》先后改版,而《明报》也取消了头版广告并增加彩页。

《天天日报》掀起的改革风潮,一直在香港持续了数年之久。当读者习惯了全份彩印、排版精美的报纸后,那些阅读体验差的传统报纸已经没有了生存土壤,要么跟着改革,要么关门大吉,无一例外。

此时此刻,已经没有人敢再轻视何朝琼这个千金小姐了。因为《天天日报》的改革是在她的主持下进行的,所以外界都将改革的全部功劳安在她身上,还被好事者尊称为“新一代的报业女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康剑飞现在只想让金镛看到何朝琼的能力,然后让何朝琼去跟金镛谈收购《明报》的事情,他这个所谓的左派人士自始至终都要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