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得还行吧,我已经看了4遍了,”男观众客观地评价道,“可惜没有武打戏,我还是《东方秃鹰》更好看。”

记者奇怪地问道:“觉得没《东方秃鹰》好看,那你还把《芳芳》看了4遍?”

男观众转身指着厕所的方向:“你以为我想吗?再好的电影看4遍都要吐了,可我女朋友喜欢啊,现在她卧室里谭咏麟的画像都撕了,全改成贴梁家辉。”

记者采访完这位仁兄后,又找到另一位女观众,刚刚把话问出来,那女观众就对准摄像机镜头喊道:“我就是来支持飞哥的,飞哥的电影最好看。这个星期我每天都要来看一场《芳芳》,飞哥加油,当上4000万大导演!”

记者狂汗,对着镜头说道:“看来这位女观众是康剑飞导演的影迷,我们在这里也祝愿《芳芳》的票房能早日突破4000大关。”

即便没有康剑飞后期追加的宣传费用,《芳芳》也是可以卖出4000万票房的,大不了拖后几天下片就是。

在使出各种宣传手段之后,《芳芳》在东方院线只放映了26天,票房就已经达到了4016万的逆天成绩。

“七年前,康剑飞的《开心鬼》让港片进入了千万票房时代,一跃而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商业大导演;

七年后,《芳芳》再度打破新的纪录,4000万的超高票房让今年暑期档的其他影片黯然失色……”——《东方日报》

“康剑飞带领着港片进入另一个时代。”——《明报周刊》

“《芳芳》大卖热卖以后,听说许多导演已经在准备跟风拍文艺爱情片。在此笔者必须要提醒一句,《芳芳》的成功不存在可复制性,是多种因素交杂在一起的结果。那些想要跟风捞钱的人,最好要有电影拍出来扑街的心理准备,香港这些年来卖座的文艺爱情片也就那么几部,没有那个实力最好别碰这个类型。”——《电影双周刊》

……

德宝电影公司。

潘迪生将《电影双周刊》丢到一边,问冼纪然道:“纪然,你说我们下半年该不该开一部文艺爱情片。”

冼纪然现在的职务是德宝电影公司的创作总监,基本上德宝出品的电影都会有个“冼纪然监制”的标志,第一届金像奖上那个回顾港片历史的纪录片,就是冼纪然制作的。

冼纪然亦是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非常擅长导演艺术片,不过此时的回答却是:“《电影双周刊》上陈伯森的分析很对,《芳芳》并不具备可复制性,而且香港会拍文艺爱情片的导演很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