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页

明朝时,更是在开国时,在洪武三年,朱元璋顶着朝堂的巨大财政压力,力排众议,全国各省设立惠民药局,目的就是怕瘟疫四起,民不聊生。对于穷苦出身的朱元璋了来说,他太了解瘟疫对百姓的伤害。

赵桓不过是拾人牙慧,将这惠民药局重新收拾出来,恢复到崇宁二年的规模罢了。

这是周礼的一部分,名曰养疾之政。

前秦和汉朝时,类似的机构叫孤独园,南北朝时,这类的机构叫六疾馆,在唐朝时叫做悲田养病坊,在宋元明时期,正式定名为惠民药局。

至于螨清?螨清没有。

清朝倒是有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

至于中原王朝两千年摸索的养疾之政,摸索出的相关的管理制度、药方物流等等制度,都随着螨清的建立,化为了乌有。

第八百七十一章 谴使四出,招谕海番扬圣名

何栗是封疆大吏级别的人物,谁见了都要称呼其一声相公。

他停下了车驾,掏出了千里镜,仔细的看了一下塘口惠民药局的规模和建制,满意的点了点头。因为隔离政策,就是他也不能靠近。

何栗放下千里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总是说民心,民心有什么用?”

“官家昭告天下里说的很明白,民心就是天下黎民,有民才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有民才有源源不断的兵源,有民才能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有民才有大宋朝一切的一切,民以食为天,王以民为天。此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诚不欺我,官家真乃是至圣之君,大宋盛世可期也。”

田才良和严山高互相看了一眼,王以民为天这句话,他们两个饱读诗书,自然知晓其厉害,但是这句话从何栗的口中说出,就代表了一种风向,肯定是出自官家之口。

他们远离朝堂,自然不知道朝堂的风气,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两人心中安定,至少自己做的事,是顺应大势。

陆地飞舟依旧在不断的飞驰着,从码头而过,将近半个时辰的码头泊位给了何栗极大的冲击,而船坞停泊的那艘万料大船,也让何栗感慨万千,这十三桅杆的海船,真的担得起祥瑞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