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页

各地的防蝗的札子如同雪花一般,砸在了朝堂之上,议论不休。

钦天监的姚舜辅今天被群臣弹劾,弹劾的理由是钦天监求雨不利,多日无雨。姚舜辅压根没有抵抗之力,三言两语就被弹劾的晕头转向,上请乞老归乡。

赵桓粗暴的打断了群臣们的讨论,求雨不利这种弹劾理由在他这里根本不成立!

这都是什么人类迷惑性为?!

不过赵桓很快就琢磨出了不对劲的地方,在他力挺姚舜辅之后,他并没有看到了姚舜辅脸上如释重负的表情,反而是忧心忡忡。

瞬间,赵桓就明白了,如果今年蝗灾大肆泛滥,姚舜辅就是第一个背锅的人。

是他提出了蝗灾盛行,倘若蝗灾真的扰了官家的伐金的节奏,那他只能引咎辞职,别无归路。

所以,姚舜辅当初提出蝗灾说辞,是押上了未来政治前途和盖棺论定的身后名。

“退朝!”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在朝堂里响起,众臣如同潮水般的褪去。

赵桓揉着太阳穴,生食蝗虫这个梗,他怕是要绕不过去了。因为大宋汴京的盘口,皇帝要生食蝗虫的赔率越来越低。而且让他焦虑的是一旦发生蝗灾,赈济粮草在何方?

难道停掉北伐,坐看金人攻打漠北,吃掉漠北诸部回血?

“官家,今天是官家的生辰,这是群臣上的赞表。”赵英扶着官家回到了文德殿笑着说道。

“生辰?”赵桓哭笑不得看着面前的札子,他自己都不记得是生辰了,还要赵英提醒,当然群臣们不会提醒官家生辰,因为太上皇搞出的生辰纲,实在让朝臣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疑惑地问道:“以前怎么没有人送赞表?今年特殊吗?”

“之前官家忙,年庆赞表,官家说都是表面文章,官家都不看。这次李太宰特意叮嘱了,让官家看看。”赵英乐呵呵地说道。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