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页

禄汗以为被大宋摁着头打的金人不足为虑,赵桓也深知他们实力并不亚于金人,但是他们并不团结。

韩昉盯着官家背后的天下堪舆图看了半天,才说道:“官家派了臣去了上京路,要不要臣出使漠北草原诸部,劝说他们和大宋联手?”

赵桓摇头说道:“赵鼎亲自去的,禄汗和赵鼎当初在镇州对峙,已经过去四年有余,他们的关系极好,赵鼎给禄汗分析了很多,可是禄汗依旧拒绝了大宋的帮助。”

“禄汗并不是个糊涂人,相反,他非常的聪明。漠北诸部不愿意永远活在大宋的阴影之中,他们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自由,成为一只翱翔在天穹的雄鹰,当然,这需要付出极重的代价。”

韩昉叹了口气点头说道:“克烈部,要输。”

赵桓笑着说道:“只能说等到禄汗撑不住的时候,赵鼎能够及时赶到了。”

“韩少卿,朕在尚膳楼摆下了宴席,京官多数都会参与,以后都会共事。”

韩昉其实不太想去,因为他在宋人眼里就是个汉儿,而且是个三姓家奴的汉儿,在宴会上,一定会有人借机生事,但是官家安排,他又不能不去。

正如官家所言以后都会共事,早晚都得走这一遭。

到了尚膳楼,韩昉才知道官家并未亲至,但是迎接韩昉的却是李纲。

李纲是大宋太宰,尚书左丞,而且在明天或者后天的诏书里,李纲将成为大宋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实打实的实权宰相之职!

而他在尚膳楼的目的,就是官家用最强硬的态度,让某些擅长阴阳怪气的文臣们闭嘴。

但是赵桓显然低估了文臣们那张嘴皮子,他们敢把唾沫星子喷到皇帝的脸上,一个李纲,怎么可能拦得住文臣们的阴阳怪气?

借着宴会,劝酒,开局飞花令就斗了一波文采,得亏韩昉家学渊源,也未曾一时一刻放松过对于知识的追求,这一局算是有来有回,韩昉侥幸获胜。

第二局就到了韩昉不擅长的领域,花天酒地。

虽说辽国地大物博,韩昉也身居高位,但是辽国毕竟贫瘠,而韩昉当权之时,辽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哪里顾得上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