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页

所以整个金匮之盟仅仅是赵光义为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让赵普执笔,写出来的一份来历不明的札子。

毕竟曝光的时候,已经是太平兴国六年,其他两位当事人,杜太后和赵匡胤早已经离开了人世,封土又比较厚,轻易跳不出来打赵光义的脸。

但就是这么一份札子,成了赵光义埋下的深坑,每过几年就人拿着金匮之盟对着皇帝怒喷,把皇位让出来给太祖系!

毕竟对于北宋这些皇帝来说,是祖宗赵光义亲自定下的规矩。

“很难应对呀。”赵桓颓然的坐在御座上,看着被自己扔出去的札子,对着赵英说道:“捡回来吧。”

这赵伯琮是被赵构收养改名为了赵瑗,在原来的历史线中,在被立为太子之时,赐名赵玮。赐字元永。

就是后来南宋唯一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皇帝,宋孝宗。

此人登基立足未稳,登基第一年,绍兴三十二年,还未改年号的时候,他就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和他的父亲赵构完全反过来,锐意收复中原。

在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一年内能除吏一千余人,严格限制恩荫数量,让大宋冗官弊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也常言:“蚤夜孜孜不敢怠惶,每日灵时已无一则自事,三两事反复思虑,唯恐有失。”

在位期间,日理万机、事必躬亲,事事三思而后行。

在民事上,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宋孝宗在位期间兴修水利便民,乃是大宋之首,大约等于大宋其他年份的总和,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这个赵伯琮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明君,人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南渡的朝廷不止大宋,但是南渡第一明君,赫然就是此人。

赵桓不愿意浪费掉这个胸怀凌云志的人才,而另外一方面,郑望之隐晦的提起了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孟太后的首肯。

“党争又起呀。”赵桓叹气的看着手中的札子,他最担心的事,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