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页

搞清楚其中的缘由,是赵鼎这次亲自到达漠北草原的起始动机。

“衍圣公,你说为什么草原的人在如此苛刻的生存条件下,是怎么生存下来,并且不断的给我中原王朝找麻烦呢?”赵鼎喃喃的问道。

他端坐在龙庭的帐篷里,看着外面不断的捡着牛粪的幼童,看着那四处游走的牲畜群,有些怅然。

大宋的百姓人丁过万万!

可是到了草原,到了龙庭,才发现克烈本部仅仅有十万户,不到五十万人。

这样的人口,甚至不如一个大宋的一个城池人口多。

但是就是这样的部族,却让大宋不得不谨慎的对待,他这个朝堂上的宰执候选人,一路经略使都不得不亲自到这里看看。

龙庭和赵鼎想的完全不同,这里的城墙,连城墙都算不上,仅仅只能算得上土垛。

可汗的王廷就是一个大大的帐篷,随时可以迁徙。

“某以为游牧、游牧关键在这个游字上。他们四处迁徙,居无定所,想要消灭他们,就得找到他们,但是漠北这么大,怎么可能,轻易的找到呢?”孔端友依旧躲在毡子里,颤抖地说道。

他是被赵鼎强行拉倒了这里,他不愿意吃沙子,不愿意跟着赵鼎出使,不愿意看到克烈族人健壮的身躯。

甚至他看到那些赤膊上身的克烈部男子在草地上摔跤,都觉的可怕。

他们不冷吗?

但是赵鼎的问话,他又不敢不回答,只能找了个一直以来的理由。

赵鼎想了很久,说道:“面对箭雨可以无畏的冲锋,面对高耸的城墙可以无惧的攀爬,明知道很有可能会死在城墙下,而又悍不畏死。”

“这种勇敢的背后,其实是贫穷。”

赵鼎在札子上写到了自己的理解,他们因为贫穷,男丁在十二、三岁就开始骑马、射箭、打猎,长在马背上、生活在马背上、战斗在马背上,最后死在马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