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

那地方真的能管得过来,就不会一千多年反复征伐,而没有彻底郡县化了。

“哪里受苦了?你是说那八大碟七大碗,十八道菜的宫宴?”

“吃起饭来一大堆的规矩,费劲还吃不饱,也不是什么享受的事。差不多吗?可能官家不那么认为吧。”朱琏摇着头。

天下有几个人能理解官家内心所思所想?

至少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当了皇帝之后,越来越英武了。

“那我走了。”朱孝孙摇了摇头,他一个武将,官家指哪里打哪里就是。

自己本就身份特殊,掺和这些事,会把朱家掺和进没的。

朱孝孙踩上了上马石,翻身上了马,说道:“妹妹要是缺少用度,就跟家里说,虽然朱家不是什么大家,银钱不是很多,但是总归是有一些。你在宫中免不了要有些花销的。”

“那不用。”朱琏笑了笑摇头说道。她不缺衣少食,每个月宫里的用度就够她花的了。

她是一品贵妃,一个月三百贯的用度,完全够她花了。

“所以说,什么是夫妻相?这就是,一对妙人。”朱孝孙摇头笑道,驾马而去。

朱琏待在下马碑前,碑上写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想要在城里乘坐车驾需要官品,如果有官家御赐的马匹,就可以在马道上肆意驰骋了。

赵桓和朱琏说过,准备弄个车行,专门负责南北的交通,所以这下马碑,赵桓准备挪到文庙和武庙之前。

扔了蛮浪费的。

上面铭刻着一首诗是官家随手写的:“白发苍苍老从官,篮舆自便懒登鞍。京华久住郊游少,惟有西山总耐看。”

据官家说是一名老进士写的,感慨官场无趣。

只是朱琏翻了很多书,都没找到这老进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