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大宋宰相与名妓合谋,这传出去对太宰的名声可不好听啊。”赵桓摇头说道。

李纲听到这里一愣,知道官家误会了自己,他笑着说道:“臣并没有出面,只是派出了几个书生,就把李师师诓骗了。”

“指望一个女人成事,也不现实,臣又拍了赵明诚。赵明诚好金石,太上皇好石,曾专设生辰纲,来收集天下奇石。这金石之学,最耗费钱财。”

“那你计划就是。朕专门督办这军校和新军成立之事。”赵桓对赵明诚观感极差,不过本着废物利用的想法,放手让李纲去做就是了。

而此时的蔡京和童贯二人站在临安城墙上,满脸的惆怅。

“北归的禁军越来越多了。”蔡京忽然说道。

最近临安城外的禁军正在逃跑,确切的说,自从太上皇明确的拒绝了粮商的结账请求后,禁军们彻底对太上皇失去了信心。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赵佶在花船上的咆哮,被有心人传的哪里都是,那是隶属于临安皇城司察子做的事。

即使是蔡京自己掏腰包,结算了粮商的货款,保证了粮草的正常供应,但是依然无法阻止禁军离心离德。

虽然禁军很蠢,他们不知道汴京在南在北,但是他们并不傻,知道谁好谁坏。

“今日三五千,明日三五千,这没一个月,这四十万的禁军就得彻底跑光了,唉。”童贯也是无奈。

禁军要跑,他也没有任何办法,督战队还算得力,但是耐不住溃营。

溃营在大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禁军遇战,成群结队的逃跑。督战队也有心无力,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收拢不住。

“太上皇知道了吗?临安城外的军卒溃营的事。”蔡京极为担心的问道。

童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某和太上皇说了此事,太上皇就回了一句知道了,也不知道是知道了,还是不知道。”

“最近太上皇作词的兴致很高,特别是李师师来了以后,更是诗情高涨,连出了三首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