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

“各路转运使和招抚使,汴京三省六部,不全部都是将门爪牙,为何李太宰一败再败,一败涂地?”

李邦彦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第一个疑惑。这是他最奇怪的地方,他还以为自己能看到一场足够写入历史长卷中的朝堂风云变化。

可是这场一边倒的战局,他根本就没看出来李纲行而有效的反击。

李纲稍有沉吟,说道:“非不能,实不愿。”

“自官家登基以来,日夜不辍,有疑虑也是咨询经年老臣,再做处置。就是为了维持朝堂的稳定,在这个多事之秋,能保住一丝大宋的实力,就保一丝实力。”

“太子监国,大臣辅国。国策不变,我怎么能越俎代庖。”

李邦彦拱手作揖,这李纲做宰相还显得稚嫩,但是这份觉悟,实在是让他汗颜。

别的宰相们是如何行事?

李林甫身为宰相,同门平章事,为了保住自己的权柄,利用胡人不可为相的规则,大肆任用胡将,激化了胡将藩镇割据的步伐。

再看看,李纲,这权力,说舍就这么舍掉了?

“在下佩服,佩服啊!”李邦彦不得不感慨。

宰相,三公之首,权柄滔天,就连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限制宰相的权力,又是设置三衙,又是设置枢密院,设置率臣等等手段,来削弱相权。

可是,现在的时局,枢密院话事人蔡攸,不吭不喘,闷头做事。

三衙指挥使更是直接空缺,自从梁世成刺杀沈从逃亡临安之后,就一直空缺到了现在。

太子年幼,皇后虽是将门之后,但是这大宋禁军调度、粮草皆由李纲一人把控。

真的要反击,那就是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漂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