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种师道说的事实,但是种师道却没有强调当时沈从做这些事,所处的情景。

沈从前往城外找种师道商量的时候,自己确实有些担心,不过这些担心,随着沈从站在朝堂上,为赵楷的死背书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抵消了。

直说错误,没说后续,没说做了什么,这种师道实在是太片面了!

还有他遇刺一事,当时金兵刚退,大军调动,处处都是事,沈从到底是因为不缜密导致他受伤,还是因为费心国事而忽略了自己的安危?

从另外的角度看!这事绝对不是种师道说的那样!

还有李纲遇袭这事,邓圭是隐藏在大宋汴京最大的间谍头子,自保手段之多,甜水巷的头牌天玥是一个幌子,在广备攻城作也有同党,妄图混淆视线给邓圭逃亡的时间。

沈从考虑不周,那李纲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

站在隐藏在罪犯的匠人之中,他就没有一点错误没有吗?

赵桓有时候甚至怀疑,在沈从出现的那一刹那,那个人尖子中的李纲,说不得已经知道了,沈从要找的是谁!

当日请假的三人之中,邓圭假以“老何”之手传递情报,在广备攻城作呆了七年之久!

而沈从的风闻录中,也曾提到李纲常常与老何饮酒到深夜,感情莫逆。

当时的李纲没有一点点拖延时间的想法?

自己也要怀疑李纲是金国的谍子吗?

人心隔肚皮,人心也是在不断变化。

自己又不是“吾好梦中杀人”的曹将军。

对谁都怀疑,自己这皇帝做的岂不是要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