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页

山海关那边,蓟辽督师孙传庭和关宁地方将领,也就是以祖大寿为首的那些人,矛盾冲突渐渐地摆到明面上来了。原因就是孙传庭要清理军用屯田,而这些田地,如今大多都被祖大寿等本地将领给霸占了。

崇祯皇帝有点担心孙传庭没处理好的话,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关宁军这边,就已经有独立朝廷之外的倾向。或者更直白一点说,就是祖大寿有军阀倾向,认为关宁是他祖家的地盘。也是因此,他夹在大明和满清中间,当他的草头王。

皇太极再三招降他,想把山海关占为己有,通过山海关,虎视关内,可祖大寿都没有答应,几次在绝境的时候都是假装投降,然后逃回自己的地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杀朝廷将领作为自己投降的诚意,比如何可纲。

崇祯皇帝考虑了一会,觉得三大营还是要回京师坐镇才行。如果山海关那边真要有事,三大营也能快速赶去镇压。而这,也是他不打算再南下平叛的原因之一。

考虑这山海关的事情,崇祯皇帝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身边的将领吴三桂。他这次随驾出征,表现还算是不错,至少是一名合格的明军将领。积功下来,也该升总兵了。

不过他和他带来的一千五百骑军,崇祯皇帝不打算让他们回去山海关。收为京营的一部分,作为下一步革新京营,倒是可以。但基于山海关那边的情况,眼下还不行。最好让吴三桂离山海关远一点的地方。

南下平叛,都是北人,不很适合。那把他安排到哪里,又不会让他有怀疑安排的用意呢?崇祯皇帝思考着这问题,想了一会,忽然眼睛一亮。

第268章 马祥麟和吴三桂的安排

想好了这边的安排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始付诸行动了。

就在巡抚大堂,各路总兵济济一堂,将星云集。

五省总督陈奇瑜和三边总督郑崇俭分列两边之首,大红绯袍,很是显眼。在他们的下侧,则是各路太监监军,都是有资格穿大红绯袍的,只是和文官的制式不同。

当然了,这大堂上也少不了锦衣卫,其中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和千户刘越,都在皇上边上伺候。

崇祯皇帝在他们见礼之后,便微笑着说道:“诸军努力,贼乱及时平定,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波及,朕心甚慰!”

听到这话,陈奇瑜立刻出列,恳切地奏道:“此乃陛下运筹帷幄之功,臣等不能居功!”

这是他的真心话,从整个战事开始,其实都是崇祯皇帝在指挥,并且布下天罗地网不说,而变出很多骑军,关键时候突然出现在战场,使得这一次的平贼,变得轻松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