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盯着方逢年好一会,崇祯皇帝才冷冷地说道:“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最重要的是,有担当!否则的话,就算你成为内阁辅臣,又有何用?一遇大事,就怕担责任,不敢做事,不敢得罪人,何以忠君报国?”

边上的曹化淳听到这话,不由得微微侧头,瞅了一眼皇帝,他心中感觉,怎么皇上好像也是在说自己?

自己之前不就是有这样的心思,只是被皇帝逼迫,没有退路,一直在做事。

而地上的方逢年听到这话,此时确认无误,皇帝是看穿了自己上书辞官的真正原因。不过他并没有多少悔过,暗自在心中回奏皇帝的话:要是你这个当皇帝的圣明,能分清好坏,不会因为他人弹劾就对臣子喊打喊杀,那自己也不会如此担心。我就怕得罪满朝文武后,你听信谗言而处罚我的话,我也不会未雨绸缪,想着避开那个风头!

崇祯皇帝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依旧在说话道:“你看卢尚书,如今统领天下兵马和强大的满清军队交战,责任大不大?可朕旨意一下,夺情起复,他便不再守孝,立刻赶来为朕分忧。哪怕朕之前有降罪于他,也没有任何怨言,依旧在为朕征战。你自己想想,你可有他的这份担当?”

降罪于卢象升,其实是原来崇祯皇帝的锅,不过此时的他,也必须背了。

方逢年听到这个例子,不由得心中一愣。说起来,还真是,卢象升确实是个有担当的人!这一点没人能否认!

可天底下有几个卢象升,出了卢象升这样的人,那也是异数而已!

他的心中,如此宽慰自己,给自己找了一条理由。

“还有,就连举人出身的晋州知州陈弘绪,都比你有担当得多了。”崇祯皇帝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让方逢年听得好像皇帝对自己很是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作为晋州的父母官,替朕守牧一方,在首辅的强迫之下,却依旧能坚持住底线,不放祖宽这等败类之军进城祸害,这又是一种担当,你可有之?”

“换你是卢尚书,陈知州,你的选择会和他们一样么?”

听到这个话,方逢年真有点震惊了。他伏在地上,在内心问自己,卢象升且不说,可连举人出身的陈弘绪,都比自己有担当?要是自己处于他的那个位置,在那样的背景之下,是否真能和他一样去做?

如果说,卢象升对他的触动还没什么的话,因为陈弘绪只是举人出身,他们这些进士出身的人,天然就看低他们一等。可是如今,还入不了他眼的陈弘绪,却都比他要做得好,要有担当地多了,这个事情对他的震撼就大了。

崇祯皇帝盯着他,仔细看着,发现方逢年的身子都略微有点在抖。他便明白,自己所说得话,应该是打击到他了。

得到这个结论,他心中便松了口气,既然这样,那就还有救。于是,他就又说道:“当然,朕也知道,没有担当,无非是有一种借口,害怕朕会责罚担当的人。也可以说,是对朕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

听到这话,方逢年没有再沉默,声音有点低,立刻回奏道:“罪臣不敢,罪臣确实没有担当,有负圣人教诲,有负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