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大明朝的四大恐怖特务机构

虽然内厂存在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五年时间,随着刘瑾的倒台,内厂就和西厂一同被撤了。但是在这五年之中,刘瑾凭借内厂不断扩张势力,做尽坏事,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内厂和西厂的裁撤,无疑是值得庆幸的事。

这就是明朝神秘的厂卫组织,其实了解之后,发现也并不是很神秘。这四大机构之所以能够活跃起来,还是因为皇帝的怠政,以及过度纵容有关。

朱元璋和朱棣,他们统治时期的锦衣卫,因为在两位雄主的控制下,根本没有机会扩充势力,所以不足为患。像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这样的中兴之主,本身执政能力出色,又励精图治,所以这期间的厂卫,也不敢胡作非为。

而像明宪宗、明武宗、明熹宗这些皇帝,由于本人比较懒惰,不愿多处理政事,才会让汪直、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宦官钻了空子。

到了崇祯时期,魏忠贤权倾朝野,锦衣卫只能依附在他之下。而随着魏忠贤的倒台,东厂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上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王承恩,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他最后也追随崇祯帝,自缢殉国。在明朝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厂卫,就这样随着这个王朝的灭亡,一同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

。。。。。

却说这东厂提督曹化淳,历史上也是一个极其厉害的太监。

曹化淳幼时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的影响,于十二三岁左右入宫。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后入信王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天启初年,太监魏忠贤得宠弄权,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1627年朱由检继皇帝位,次年改元崇祯,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平反冤案。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该年夏,曹化淳主持在家乡王庆坨建造了玄帝殿和观音阁,并亲撰碑文。

崇祯十一年,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准告假,向崇祯帝连上三疏。

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曹化淳同胞兄弟五人,三兄化富、四兄化勤早丧,曹化淳与同朝为官的次兄后军都督化雨关系最为密切。崇祯十六年六月六日,曹化雨病逝,因长兄化春年迈,殡葬及转年春立碑、建亭等事均由曹化淳亲临料理。

甲申三月,曹化淳不在北京,其时已经乡居六载。

甲申五月,清军入京,为崇祯皇帝后发丧三日,追赠庙号怀宗。十月,顺治移驾北京,曹化淳赴都上疏,请妥善处理怀宗帝后陵寝。经恩准,委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

此时,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曹化淳上疏辩诬,奏辩甚力。奉旨“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

曹化淳与东林交好且为人忠厚,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感受到了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