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3页

来人笑的很是虚假,“人皆养子望聪明,却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从有了外孙之后,杨继年在御史台的话多了些,但话里话外都是在夸赞自己的外孙芋头是如何如何的聪慧,一看就是状元的料子……

马丹,几个月大的孩子哪里能看出什么聪慧来?

杨继年的对头多,见他显摆嘚瑟就不满,今日得了这首诗就如获至宝,用来打击杨继年。

你不是显摆自己的外孙聪明吗?看看你女婿的诗,这是啥意思?

说明你那外孙不咋滴啊!

“好诗。”

杨继年眼睛一亮,叹道:“人皆养子望聪明,却被聪明误一生……看看那些官宦之后,小时大多被夸赞为聪明,可大了之后呢,有几个有出息的?”

官宦之后,比如说晏殊的儿子晏几道,小时候也被夸赞聪明,可大了性子却执拗,不肯求人,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好,这个兆头好啊!”杨继年抚须微笑道:“无灾无难到公卿,安北立功颇多,想来芋头长大了也能承袭些官职,到了那时……那不是无灾无难到公卿是什么?哈哈哈哈!”

杨继年的笑声回荡在御史台里,对头们很是沮丧。

沈安立功太多,现在是论腿抵消功劳,可以后呢?

“杨御史高见。”苏轼此刻还没有那种落魄的感受,所以压根体会不到这首诗的心境,不过还是觉得很牛笔。

杨继年只是微笑,苏轼告退,站在外面想着这首诗的蕴意。

“那个沈安,作诗作什么不好?偏生拿芋头来作伐,回头老夫定然要他好看!”

呃!

苏轼听着杨继年带着怒火的声音,不禁为沈安默哀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