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页

“读书明理,这是首要的一条,万年不变。”

这话很是高屋建瓴,符合赵仲鍼的身份。

他的眼神分外锐利,想起了常二的那一对儿女,想起了那露出鞋子外的乌黑脚趾,还有那填充在衣服里的干草,以及那惶然的眼神。

“诗词乃是个人喜好,如今的科举中都被排在了后面。至于文章,文以载道,辞藻华丽有何用?言由心生,通篇空话给谁看?”

这是把诗词贬低到了泥地里,变成了文人的消遣。

至于文章,文以载道,言由心生,要言之有物,假大空的滚蛋。

好个锋锐的小郎君!

有人赞道:“小郎君这话句句在理,诗词……不就是在青楼做的最多吗?以前的柳三变就是例子。”

有人反驳道:“若是这般,此后人人都能读书。只要有名师,自己勤奋些,无数人都能去参加考试,到了那时,天下人人读书,谁来种地?谁来经商?谁来做工……”

尼玛!

众人想起以后几十万人涌入汴梁参加省试的壮观场面,不禁都打了个寒颤。

若是这般,读书人真的就不值钱了。

“自家没本事,怪谁?”

赵仲鍼今日把尖锐进行到底,“别人能努力,你等为何不能?整日优哉游哉的,那是读书?大宋要什么样的读书人?”

“我以为大宋需要的是有担当的读书人,而不是一心想进入官场来钻营的。心中要有担当,什么担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大宋善待官员,那是因为官家希望官员们去善待百姓……而不是其它。”

“拿了俸禄就要做事,上有君,下有民,君不可欺,民不可愚,上下通畅了,这大宋方能蒸蒸日上。”

这些考生大多年轻,年轻有热血,所以听了这些话后颇为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