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而且还说明问题,当时的八路军真是土啊,那是真没什么东西啊。

这就符合什么?符合吊丝变成高帅富,也就是“发展”这个非常吸引人的主题,虽然很是惨烈,但这也有足够的教育意义。

不管怎么说,这段都很有必要拍,但老版为什么没拍呢?

太简单了,那老版的啊,其实就是一个低成本的抗日神剧啊。

拍这样一个镜头不容易啊,你得花大钱啊!

当时是冬天,部队要潜伏在公路的两边,而那时候满地都是雪啊,这个雪你必须要造出来!

等冬天再拍,不就不用造雪了吗?

这个没错,但不能等冬天,不能实拍,因为那人受不了!

大冬天的,就算是一身厚厚的羽绒服你躺雪地里埋伏一宿,你合计一下,这你受得了不?

当然,拍戏是不用那么长的时间,可那也冻的慌啊,一条不行还得再进一条吧?哪有那么顺当的全一条过?冻伤了那以后的戏怎么拍?你给人家弄病了,这不得负责?

所以,这样的戏,必须要造雪,不造都不行!

那小说里写的瞎编的,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儿?

有!还就是当年386旅的真实战例,就是在雪地里埋伏了一宿,打了小鬼子一个伏击,当年的八路,那衣服可不是厚厚的羽绒服!

这本小说里很多都是借鉴的历史战例,那都是有原型的。就比如那个山崎大队,那个应该叫冈崎大队,那个战例是非常有名的关家垴血战。

现在,我们想要忠实展现原著的场景,突出当时八路军的困难,就只有一条路,造出雪来!

那用造雪机吗?

那玩意他妈成本多高啊,而且那东西还是冷啊,还会化呢,咱们有更好的办法,用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