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诸葛令公在此,国事无忧也!”,刘衢显得非常的开心,两人一同走进了县城之内,看着这熟悉的街道,诸葛亮感慨万千,虎儿带着他,走向了皇宫,诸葛亮再次拜谢前来相迎的诸多好友们,这才进了皇宫,刘衢领着他便朝着厚德殿走了过去。

“孔明!”,刘熙再次见到了诸葛亮,显得很是激动,他笑着走上前来,故友相见,两人都是有些激动,寒暄了许久,两人这才坐了下来,刘衢只是站在一旁,也不言语,刘熙挥手让他离开,刘衢依依不舍的离去之后,刘熙这才与诸葛亮谈起了要事。

“陛下,请恕臣之罪,臣自作主张,免去了塞外之民,三年的税赋……臣也是想让塞外能够早些安定下来,并且,还将海外的一系列政策施行在了塞外,只要能学雅言,识文断字者,庙堂都是有所奖励的,这样一来,塞外才能早日开化啊……”,诸葛亮一开口,便是说起了自己的过错。

他希望天子能够明白自己在塞外的苦心,哪怕罢免了自己,也千万不要废掉自己在塞外的那些政令。

谁知,刘熙对此显得很是平静,点了点头,说道:“正该如此,孔明啊,朕是相信你能做好的,你只管放心去办……”

“多谢陛下!”

“你我故交,何必如此呢?”,刘熙摇着头,问起了塞外的一些事情,诸葛亮也是如实的说出了塞外的开扩之事,他甚至连自己所看到的这种循环,也告知了刘熙,“原来如此……”,刘熙点着头,他成为了大汉之内,第一个信任诸葛亮这些言语的人,这让诸葛亮那平静的心里,也有了些触动。

“塞外的事情,便可效仿荀相在倭岛的那些政策……朕会派一个人来负责……前些日子,荀令公上书,向朕举荐了他的儿子荀诜,想让荀诜前往贺州……朕看荀令公独自一人,荀诜又整日在照顾他,就没有忍心答应他。”

“唉……陛下,荀诜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臣举荐另外一人,此人虽年轻,可是绝对能够好生处理这些事情……”

“哦?莫非你也要举荐你的儿子?”

“不,瞻儿天性懒惰,他不适合,最为适合的人选,乃是昔日袁公之子,袁耀。”

“耀儿?他还年轻,他能做的好么?”

“陛下,他若做不好,臣可与他同罪。”

“唉……也好,那就这么办罢。”

“说起来,师君的儿子,朕却没能太过关心,这些年,朕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弟子啊……师君就那么一个儿子,你若是不说,朕都险些忘却了……”,刘熙感慨着,他皱着眉头,额头上的皱纹是相当的明显,诸葛亮一愣,随后说道:“这孩子还是不错的,这些年,在海外也是立下了大功啊……”

“那是你教导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