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问道:“我们何时回去?”

“还在惦记那位名医啊,你可安心……就这几日,我们便能返回了……”

“我儿给我写了书信,我在东濊的时候,有驿卒来与我交递……”黄忠脸上难得出现了一丝笑容,他从怀里拿出了一封沾染着血液的书信,笑了笑,说道:“你看看,我儿才学如何?”

刘默接过了书信,认真的看了一番,笑着说道:“这字,可比你写的好多了,通篇典故,不错,不错啊,有三公之资啊!”,黄忠听闻,虽没有言语,可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不求我儿为三公,只愿平安,这番返回,我定要找到那位名医……”

“你可安心,我会相助的,还有荀君,他的家族势大,还可以让他相助……”

“不愿欠下人情……”

“无碍,我替你去,还有朝中袁将军,这两人愿意相助,这位名医是定能找到的……”

两人闲谈着,没出几日,经过了荀攸与这些王君们的亲切谈话,倭岛的事情渐渐平定了下来,这些王君也都认可了刘安的地位,并且,他们也决定留在倭奴国一段时日,免得在外遭受到贼人的袭击,荀攸手中无人可用,请刘备相助,这才稳住了整个倭岛。

即使如此,他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想要整合倭岛,让刘安名副其实,只怕还要忙碌个数年,当然,这也要看荀攸究竟如何去做。

在完成了这里的事情之后,刘默便告辞离去,仅带着黄忠离去,其余将领,原先便是镇守宁州的大将,如近随刘备镇守倭岛,相助荀攸,故而不可返回,众人亲自恭送,尤其是赵云等人,与刘默再三告别,这些时日的相处,他们心里格外亲近这位胆小,却并不懦弱的刘公。

在乘坐大船,离开了倭岛之后,他们却遭遇到了极为异常的气候,从倭奴国开始,一直到东濊,雨水从未断过,尤其是在东濊,雨水淹坏了不少的庄稼,好在没有人员的伤亡,不过,在幽州并州,受到这异常气候的影响,却是有不少地区发生了洪灾。

在幽州,乌桓水暴涨,诸郡大灾。

并州,则沁水暴涨,诸郡受灾。

以渔阳,晋阳等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赶到了渔阳,刘默等人的行进速度就收到了巨大的影响,另外,最令人烦恼的,还是幽州刺史陶谦,被调到了徐州,新任幽州刺史袁绍,还在路途中,并没有能力能够督促诸郡,一同开始治理河道,使得周边受灾严重,除了乌桓水之外,一些靠近海岸的地区,也遭遇了大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