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对,你说了算!

把这厮拉下去!

在这几天,百官们想起了昔日老太尉所带给他们的恐惧。

蔡邕便开始在司隶地区忙碌起来,大量的畜鸡鸭,告知百姓以火驱蝗之法,经过蔡邕的一番努力,到了八月的时候,雒阳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蝗灾,有蝗出没,却被当地百姓大量的烧死驱赶,又被鸡鸭所食,大臣们也才闭上了嘴,低下了头。

九月,天子下令,扩招鸿都门学。

在孝康皇帝所设的鸿都门学的基础上,再加上了一门“工学”,所谓的“工”,便是马均这般能人,他将马均请到了鸿都门学,让崔寔好生照顾,马均本来是不大愿意前来的,可是天子告知了目的之后,他才恍然大悟,鸿都门学,建于建宁年间。

孝康皇帝在鸿都门学召集了大量的书,画,诗,赋之名家,日夜钻研,作画书赋,孝康皇帝也爱好此道,常常前来鸿都门学作赋,在他的努力下,整个大汉的文风迅速的发展兴盛起来,如今,天子要再设一工,这引起了这些名家的不满,马均何能,匠人何能,能与吾等同列?

不过,如今天子威望正盛,他们不敢反对,只能将抱怨藏在心里。

天子在建设之后,便从天下召集名工能匠,与马均一同做工。

很短的时间里,便得到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大多都是在各地为官匠的,又各自精通的地方,鸿都门学顿时热闹了起来,这些粗鄙的匠人,常常聚在一起,大声的争辩如何制造,就是马均也不能说服他们所有人,平日里虽然对他极为的尊敬,可是在手艺上,他们都不服输。

大臣们哀叹,天子沉迷小道,国将不治矣。

天子完全没有理会他们的不满,大力的扶持这些匠人,并且对于有功者进行了大量的赏赐,天子表现的如此明显,自然再次带起了一阵风气,先前孝康皇帝时期,为了能够增加耕牛的数量,天子曾刻意的表现出好牛,百官模仿,天下模仿,建宁年间耕牛的数量这才暴增起来。

如今也是一般,在天子好工的风气下,天下也逐渐兴起了这股风气,原先为众人所鄙夷的胡椅,正因天子所喜,而被百官所用,有些时候,百官是最为坚定的,可在另外一些时候,他们又总是最先朝着天子靠近的那一批人,天子很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并没有进行阻止。

崔寔崔公看到这个情况,也连忙写了一篇《天工赋》,献给天子,再次获得了重赏。

匠人们千幸万苦,制作出各种物品,获得的奖赏竟还没有崔寔多……这也无奈,崔寔在文坛上有很大的名望,他所作的文赋,所带来的影响定然是匠人所不能比的,这也是天子所在意的。

随着各种利于国民的器物相继出现,百官之中的反对声才逐渐的变少,从古至今,便未曾听过哪个君王是如此爱好这些匠人之物的,天子算是初次了,不过,起码天子爱好这些,总好过爱砍大臣的头,大臣们干脆也就不加以干涉,不过,在太史令的笔下,已经出现了对天子不利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