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太学生还就对这样的空话很来劲,听闻天子的言语,各自兴奋的不能言语,高呼圣上贤明!

只有蔡邕微皱着眉头,怎么感觉有些不对?

小胖子在太学院里待了一整天,到了亥时,方才与他们告别,太学生们一路在黄盖身后跟随,将他送到了未央宫外,南军士卒们恪守了一日,让小胖子极为欣喜,一一叙话,南军士卒们傲然挺立,面带喜色,心里却是想着等会回去,怎么向同僚吹嘘天子亲口夸赞自己的事。

回到了宫殿里,小胖子有些劳累,他虽跟着何休学了一段时间的经典,可是比起那些太学生,还是相差太多,今日跟那些太学生们相谈经典,他全程点头附和,虽然何休曾经说过为君者不必治经,用治经人便可,可是小胖子还是决定要花些时间去看看。

第二日,小胖子召开了朝议,群臣赶至。

窦太后因为生病,不能临朝,而小胖子虽然年幼,却已经是有资格能够单独展开朝议,就连朝臣们也没有想过,小胖子会如此迅速的执掌大权,让他们都只能俯首听命,小胖子笑着看向他们,忽然看向蔡邕,说道:“群臣可有奏告?”

一般来说,天子无论要做甚么事,都不是亲自开口,要么就是事前跟群臣们协商,要么就是吩咐心腹在朝议之中提出,蔡邕一愣,想起昨天的事来,他也是知道这个规矩,可是,如果他起身开口,那就代表他已经是天子的心腹了,势必会被杨赐等人敌视。

可若是不起身,高句丽王的首级还悬挂在雒阳城门上呢。

蔡邕无奈的起身,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快步走到了大殿中央,拱手说道:“臣有奏!”

“蔡君请说。”

“感陛下之厚恩……”蔡邕想了想,又继续说道:“太学院原有东西南北四院,而四院荒废久矣,学子之数,尚且不满千人,除此之外,野有遗贤,有士子苦于门第家资,未能求学,使人感慨,而天子登基以来,重经学,爱士子,何以使士子无道也?”

“望陛下开恩,与太学院外,另设门子学,招天下苦于求学者,由朝中相助,以供衣食……”

小胖子点着头,做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说道:“蔡君所言极是啊,诸君可有异议?”

“陛下!”袁平走了出来,朝着小胖子拱手拜道:“陛下仁心,赦免多处税赋,又免去苦役,而使得国库空虚,只怕是不够资助此些士子们啊!”,小胖子点头,说道:“此些钱财,可从我皇帑之中拨出。”听到这话,袁平便有些头大,怎么总是感觉你的私钱比国库还要多?

听到皇帝都这么说了,他倒也没有再反对,皱着眉头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此时,荀俭又起身,说道:“陛下,此时官吏充足,若是广招学子,岂不是使得朝廷臃肿,民负加重,更不知多少士子无从任职,因此,此事还望陛下慎重啊!”,党人有些惊异,这平日里最不善言语的袁平与荀俭怎么如此着急着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