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圣曰:吐谷浑夷,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骨肉相杀,泯灭才良。据西行苦寒之地,恣溪壑之险。劫夺边疆闾阎,屡犯大隋子民,驱蹙内外,劳役弗已,朕念上苍之责,行教化蛮夷之德,保卫边界民生,派正义之师,吊伐吐谷浑。今罗成智勇,覆灭浑蛮,安抚百姓,拓土之功,特此提升为大将军,赐银光禄大夫,升爵三品,其余将领,皆按功劳记薄,予以褒奖。半月载后,朕当亲临青海,西巡天下,经吐谷伏俟,统六军,乘万骑,令西域、胡族至张掖朝见,钦此!”

宣读诏书的太监读完之后,罗昭云、元寿、杨义臣、段文振、张寿等人跪拜接旨。

一番艰涩的古文,罗昭云寻思一番后,大致听明白了,前面是隋炀帝美化他自己,虽然征讨入侵了吐谷浑,却把吐谷浑抹黑一番,这样出兵就是仁义之师了。

另外,给他提升官爵和职位,正式提拔为大将军了,授银光禄大夫,俸禄提高,官位也到了三品。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让五路军原地等候,隋炀帝在半个月后,御驾亲临,先到伏俟城这里观摩见证大隋的开疆拓土,随后,统领六路军马,一起去张掖,要在那,会见西域邦国和草原部落,统一朝拜他,做足声势。

“隋炀帝要嘚瑟了。”罗昭云心中暗叹,他通过历史课本,当然知道隋炀帝可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极度能折腾,追求奢华,铺张浪费,每次出行西巡、北巡、南巡,都是数十万军马出动,沿途郡县的财政,都用来接待这支队伍,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刮民脂民膏来应对,加重沿途百姓的沉重负担。

第0279章 炀帝西巡

隋炀帝西巡了,此次目的,主要就是了解西北高原之地的自然状况和政治动向,向当地政权还有西域诸国,展示国力,以图使他们归附大隋。

这并非杨广登基之后第一次出巡,因为在大业二年,他就率领文武百官,后宫佳丽出游了江都,当时大运河刚开始建不久,所以河道只走了一半,剩下一半则是陆路,舟车劳顿,沿途游山玩水,去了他的青年时,苦心经营的扬州。

历史上对隋炀帝三游江都众说纷纭,大多采取贬斥,民间演义评书,更是把隋炀帝下江都,说成看琼花、看美女、贪图游乐等,多是故意抹黑,流于表面的肤浅批评而已。

其实杨广对扬州,有着很强烈的情结。早年杨广还是晋王时,开皇八年十月,隋文帝于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二十岁的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为伐陈隋军统帅。隋出动了九十个总管府,合计五十万大军,皆受晋王节度。

其实杨广只是名义统帅,实际统帅是文帝派来的宰相高熲,冲锋陷阵的则是贺若弼、韩擒虎、虞庆则等大将军。

六朝在江南割据近四百年,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异很大。隋朝必须在消弥政治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统一。隋文帝灭陈后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对江南人士采取了排斥鄙视态度。

隋文帝先把陈地瓜分,派了三个儿子坐镇,同时,又在江南置吴州、洪州、广州、桂州等八个州,任命关陇人士为总管。这又使江南经过多方钻营而获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犹如丧家之犬。

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稳定,在开皇十年,也就是陈亡后不足两年时间,一场规模巨大的反隋叛乱在旧陈境内全面爆发,反叛者表现了对隋歧视性高压政策的极端仇恨。隋文帝一边派杨素镇压,一边派杨广去扬州地带治理。

与杨素血腥镇压不同,杨广更注重招抚。与前年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抚并重,攻心为上。他坐镇江都,招抚叛者,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命,在三吴地方很有名望。杨广延请他,在他游说下,有十七城叛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功劳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