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谢陛下!”百官起身,全都微微低头,不敢仰视,罗昭云也在其中,不能东张西望,否则就是失礼了。

罗昭云心中痛恨这种等级森严的形式主义,把君权绝对化,太没有人权了。

此时隋炀帝杨广,正坐在龙椅上,俯视下方,虽然他是新君,登基不过几个月,但是杨广已经培养出他的威严和霸气,脸上透着自信和主宰一切的坚毅,跟刚开始上朝时候神态,已经大相径庭。

大殿内,这些功臣宿将、元老勋旧、朝廷新贵,大隋帝国的智囊和人才,这个璀璨时代的精英们,全都匍匐在他的脚下,山呼万岁,顶礼膜拜。

文武百官站得很整齐,同样给人一种众志成城、气壮山河的声势。

不得不说,大隋正是盛世,国力强盛,官员们的精神状态也都非常好,宰相和六部侍郎们、九卿长官们,许多跺跺脚四方乱颤的大人物,可现在都逐渐受制于杨广的气势,收敛的锋芒。

杨广虎目精光,带着一股锐利杀气,他已经坐稳位置,平定了北方祸乱,自信心暴涨,已经对庙堂内许多门阀世家的权贵,有了反感之心,想要剥掉许多大家族的荣耀和特权,让中央集权更有凝聚力。

“喧旨吧——”杨广一挥手,站在一旁手持圣旨的太监,应命站出来,开始朗读圣旨。

这道旨意,其实是册封此次平定杨凉谋反的武将,还有一些有功之臣,比如杨素、周罗睺、杨义臣、李憬等人,其中,就有罗昭云的名字,被提拔了左卫府将军,正四品。

册封完毕,紧接着又一道旨意,重新安排了北方边镇的总管、州刺史,管辖这些叛乱的州县。

圣旨宣读完后,杨广又询问一下早朝议会事项,左右仆射、六部尚书,有的提出一些治国的事,有军户的问题,有选拔官吏和人才的事。

杨广说出要多提拔寒门庶子进仕的话,结果不少关陇贵族的人站出来,引经据典,坚持门阀取仕才是国家栋梁所在,寒门低微,毫无学术,没有血统等,无资格进入庙堂,附和的人越来越多,令杨广脸色越发沉稳,宣布退朝。

“罗成何在?”

就在宣布退朝之前,杨广忽然叫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全朝官员都愣住了。

罗昭云站出来,弯身施礼道:“臣将罗成,拜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