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页

阿鲁台道:“使用火器的骑兵?”

大汗点头道:“那些拿着火铳的骑兵,并不比我们的骑射强,马匹也不好。但是汉人平民不骑马,得到骑兵很费劲;那些用火器的骑兵,却弥补了需要长期训练的骑射,可以用数量与我们消耗。汉人地区有大量的人丁、城镇,制作盔甲火器是他们的长处。这么耗下去,蒙古国会越来越虚弱。”

阿鲁台没有马上回应,但他不得不承认,大汗很敏锐地注意到了细节。

“原来臣与脱火赤丞相商量的时候,也说过一种方略。”阿鲁台没有直接附和大汗的话,“蒙古国可交好大明,先找机会灭掉瓦剌人,统一草原。更长远的打算,可等到汉人王朝衰落的时候,从千百年的经历来看,他们的兴衰总有轮回。”

阿岱汗道:“明国朝廷默认鞑靼人是蒙古国的正统,长期奉行削弱我们的方略,他们愿意与我们交好?”

“现在的皇帝朱高煦,似乎并不那么认为,他的见识与大多人不一样。”阿鲁台道。

大帐中再次安静了一会儿,阿岱汗主动说出了俩人都想说的话,“尽力争取与明国人议和罢。”

阿鲁台没有反对。只不过议和这个词比较中听,其实在这种危险的时候,他们恐怕只能求和了。

第九百八十三章 心照不宣

不出数日,阿鲁台已经感觉到,周围的地形变化明显。那种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已然不见,周围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山坡。

这样的山坡不尽其数,哪怕人们来到高地上,也看不到头。除了行进的诸部人马,周围一时没有发现人烟,一派荒芜景象。

如此宁静的大地,简直很容易让人忘记,鞑靼人正处于危险之中。

阿鲁台在山坡上勒马驻足了一会儿,不禁又寻思着这场战役。他忽然想起一件事,之前明国朝廷曾派刑部尚书到辽东,清除了许多奸细;此事可能是让阿岱汗上当、错误地进攻明军辎重营的最大原因。

当时辽东不仅有一些兀良哈诸部的蒙古人,还打通了明国文武的一些关节,通过贿赂、能得到不少有用的消息。如果不是在临战之前,那些人忽然失去了联络;或许阿岱汗能提前知道不少事,并识破明军的阴谋。诸如许多炮车、伪装成了辎重车这样的景况。

然而阿鲁台此时醒悟,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现在鞑靼人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瓦剌人明目张胆地动武,相互攻伐恐怕无法轻易善了;这种时候,鞑靼人更需要哈剌温山以东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