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页

没一会儿,一个俊朗白净的文士从堂上出来了,站在台阶上对大伙儿说话。

往常的乡饮,这些有地位的士绅是不会出来的,他们都在堂上言论,然后有人专门站在门口、转述里面的教化。今日士绅们似乎受到了皇帝亲民圣旨的影响,便径直走出来与百姓们说教。

那士绅谈得是青州府白莲教造反的事。说起白莲教头目在村民洞房时,上了新娘子的床帏、却叫新郎在帐外服侍;大伙儿顿时义愤填膺,院子里一阵破口大骂。不远处的林三,大概因为自己也要娶亲了,也在人群里愤愤附和。

经过了多年儒家道德规劝,男女礼教深入人心,世人很抗拒这种违背常识的事。且宗族的人非常重视子孙传承、开枝散叶,这长子都变成了别人家的种了,简直在挑战人们的见识。

唐赛儿认识当地信白莲教的人,可这时她也有点反感白莲教了。或许因为唐赛儿对当今皇帝有些好感,觉得他为人不错,所以造皇帝反的人,她觉得多半便不是好人。

士绅还谈起白莲教乱兵抢义仓,以及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歹事。言语的人是要脸面的士人,既然敢当众宣扬,多半事情便是真的,再说村民们都还比较相信读书人。

一时间白莲教的名声在西关乡饮上,已堕到了最底部,简直就像一群妖孽。人群里或许有悄悄信了白莲教的村民,但那些人都没法吭声,此时争辩的话、恐怕会被马上揪出来流放边关了。

这回乡饮办得挺好,生员文人们牢牢掌握着舆情。

……当此之时,青州府那边的起义军仍然如火如荼,形势大优。乃因近处的青州卫官军按兵不动,只顾保着府城与卫城,地方县城与庄园富户的人手,根本不足以抵挡人多势众的乱兵;白莲教起义军只要绕开了府城,便势如破竹。

不过白龙、刘俊等头目,已经认识到,官府当然不会一直这么隔岸观火、随后必定要调兵反扑。他们便一面在西边山脉中经营地盘,一面尽量从各地收集军粮,以为长久之计。期间各路人马来源不一,当然无法准确地选择,甚么该抢、甚么不该抢。抢劫乡里义仓存粮的事,也是时有发生,趁机为非作歹的人也无从避免。

大多义军将士在忐忑不安中造反,这才发现大明朝的官府反应缓慢、呆板不中用。然而他们都还没意识到,在短短三俩月之间,起义军在另外一个隐蔽的“战场”、更加影响长远的地方,已经输得一塌糊涂。

第九百五十四章 多助寡助

义军正在围攻昌乐县城,无数人聚集,将这座古朴陈旧的小城围得水泄不通。

城门上石匾的刻字,已有些模糊,城楼也全无雄壮的气势;夯土城墙只有两人多高,上面守城的壮丁们的模样,已能叫看得清楚。双方近在咫尺,城池仿佛随时会被攻破。

守城的役夫在用石炭和柴禾烧粪汁,攻城的义军也用了简陋的抛石器、往城里抛掷燃烧物;喧闹的大地上,四面浓烟滚滚。草木间新发的枝叶与花朵,仿佛也将在这烟雾中凋零。

离城门不远处一阵混乱,几副木梯被掀翻了,义军叫喊着往四面溃散。城上的人主要以滚木乱石、以及“金汁”(烧沸的粪水)拒敌,各种器械都比较简陋;饶是如此,义军仍然几度被击退,他们太容易退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