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页

宏伟的洪武门、悬山顶的土木建筑,雕花门窗,以及百姓们的汉服打扮,一切都是古色古香的景色。然而朱高煦以下的将士们,军礼服有了近代的气息;装备的春寒铳,只是火绳枪,不过亮琤琤的熟铁枪管,以及木头枪托,至少模样看起来、确实像正儿八经枪支。此时此刻,皇城外看起来有了不同的气息。

古典与现代的气氛结合,朱高煦完全不觉得唐突,或许他在记忆里早已接纳了这样的景象。

朱高煦身后还有个文官,居然正坐在地上奋力作画,将此刻的场景留在纸上。

不料忽然天空传来了“隆隆”的雷声,接着豆粒大的暴雨、终于从云层里落下来了。那作画的文官急忙开始收画。天地间“哗哗……”的雨声更加噪杂,围观的百姓一阵混乱,许多人都爬了起来,往屋檐下挤着躲雨。

宦官们赶紧把伞盖挪了过来,为朱高煦遮雨。这时朱高煦回顾宦官们、轻轻摇头,他抖了一下缰绳,往前又走进了雨地里。因为将士们也毫无遮拦,他不愿意做出太精贵的模样。

街面上的海军将士队列丝毫未变,这些精兵在皇帝跟前,不可能会因为一场雨而散乱。喧嚣的气氛中,不知何时传来了呐喊声,接着将士们陆续向雨幕中的朱高煦高呼“万岁”,呐喊声惊天动地,余音回绕。

雨水很快顺着帽檐流淌在了朱高煦脸上,不过他依旧抱着拳,向经过的将士回礼,并直视着一个个军汉,关注着路过将士的脸庞。

面前的人马全是青壮年汉子,营养充足身体强壮,装备精良、军容很好。即便是不懂兵法的人,应该也看得出来海军成员是精锐官兵。

汉人军民平素都比较顺从,而朝廷调拨足够军费之后,让正规军出海远征,并没有甚么人反抗。

因为出海的风险较大,以前的商船和海上的战船,大多都是些流放犯、招募的流民做水手。而此番明军向海上进军,用的都是正规京营官兵。或许代价不小,但朱高煦觉得应该是值得的。

待各部人马陆续通过了洪武门,朱高煦才调转马头,向城门甬道而去。他的浑身上下,早就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他进了城楼,立刻就有太监宫女拿着干燥的衣裳来了,太监王景弘劝道:“皇爷龙体要紧,快让奴婢们侍候更衣罢。”

朱高煦却立刻拒绝道:“不过只是下一场雨。一会儿朕还要去大校场训话,换了衣裳很快又要淋湿,何必折腾一回?”

王景弘一脸心疼的模样,就好像他亲爹淋了雨似的,犹自继续劝说。

朱高煦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便吩咐道:“你去给朕拿一盏热茶上来,咱们喝了茶就出发。”

王景弘只好躬身道:“奴婢马上去。”